為了加強對海洋捕撈漁船的管理,嚴格控制捕撈強度,有效地保護近海漁業資源,維護漁港、漁場秩序,保障安全生產,根據國務院國發(1983)134號文件批轉農牧漁業部《關于發展海洋漁業若干問題的報告》的精神,和1979年國務院頒布的《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一條 凡從事海洋捕撈生產的國營企業、集體社隊或聯戶、個人所有漁船,必須按規定內容向當地漁政部門申請登記。由當地漁政部門按本規定第五條批準權限,分別提交各級水產主管部門審查。凡符合有關法規及本辦法者,可發給漁業許可證。
第二條 下列漁船不得發放漁業許可證:
1、使用破壞水產資源,經政府明令禁止的漁具、漁法的漁船;
2、機關、部隊、團體、廠礦企業等非漁業生產單位經營捕撈生產的漁船(海軍和駐島部隊按有關規定辦理);
3、從事水產養殖、運輸以及其他專業用船舶;
4、未按規定辦理批準手續,私自建造、更新、購買、過戶和引進的捕撈漁船。
第三條 為了利用外海(外海和近海的劃分,按國家統一規定,下同)漁業資源、開發利用新品種、借鑒外國技術等需要新造或引進捕撈漁船時,必須事先辦理報批手續。未經批準,不發給漁業許可證。
第四條 凡從事近海生產的捕撈漁船,必須嚴格控制。渤海、黃海、東海一律不得新增和引進,南海也必須制定嚴格控制的辦法。對現有的近海捕撈漁船的更新,必須實行更新一艘淘汰一艘的辦法(包括經上級批準報廢以及因海損事故等不能再用于捕撈生產的漁船)。更新船的主機馬力,原則上應與淘汰船相近。
1、現有漁船需更新時,報廢的漁船須經漁船檢驗部門做出技術鑒定;
2、禁止將淘汰、報廢的漁船轉讓給其他單位繼續從事漁業生產;
3、淘汰的非捕撈漁船不得更新為捕撈漁船,其他作業的漁船不得更新為近海拖網漁船。
第五條 新造、引進及更新捕撈漁船(包括更換主機),按分級管理的原則,嚴格審查,由批準部門發給造船或買船(引進)的批準證明。憑批準證明辦理捕撈漁業許可證。批準權限為:
1、所有拖網漁船(兼拖網作業的漁船也按拖網漁船對待)及國營企業的其他捕撈漁船,按隸屬關系逐級上報水產主管部門審查,報農牧漁業部或指定的機關批準;
2、漁業社隊集體、聯戶、個體的定置作業漁船,流網作業漁船,按隸屬關系,經水產主管部門逐級審查,報省、市、自治區水產主管部門審批。其他圍、釣作業漁船,由省、市、自治區主管部門或委托下級水產主管部門審批。由省、市、自治區主管部門及其委托下級水產主管部門審批的,均應報農牧漁業部備案;
3、風帆漁船由縣水產主管部門審批,報省、市、自治區水產主管部門備案;
4、從國外或港澳地區以補償貿易,合資(合作)經營等方式引進捕撈漁船,事先應經農牧漁業部及對外經濟貿易部批準,海關憑批準文件和有關單證驗放。引進單位應向當地公安邊防機關備案。
第六條 轉讓或賣出漁船時,要分別向當地漁政部門和漁港監督部門申請登記,并辦理漁業許可證過戶證明,和注銷船舶證書。買船單位持上述證明,按第五條的規定辦理領取新證手續。
第七條 農副業隊、農民個人和聯戶建造及購置的船只,可以從事養殖和運輸,不得從事捕撈生產。對1979年后新增加的捕撈漁船,要進行整頓,限期轉為其他用船。確無其他出路的,根據資源狀況,可允許從事釣業生產。
第八條 經批準新造、更新捕撈漁船,憑批準證明,造船部門方可列入造船計劃,物資供應部門方可供應造船材料。
第九條 所有漁業船舶,必須備有漁政、漁港監督、漁船檢驗及公安部門核發的漁業許可證,漁船檢驗證,職務船員考試合格證,以及船舶戶口簿和出海船民證、臨時出海船民證,方可出海生產。
第十條 對未經批準、私自建造、購買、引進及更新的捕撈漁船,漁政部門不發給漁業許可證,船檢部門不予檢驗,供銷部門不供應柴(機)油、機冰、木材等漁需物資,漁港監督和公安部門不發給航行簽證簿和船員證書及船民證。未經批準的引進捕撈漁船,海關不予放行。
第十一條 各類漁船必須遵守國家漁業法規,國際海上避碰規則和漁港規章、法令及有關規定。
第十二條 各類船舶進入漁港必須向漁港監督申報,出港前應辦理出口簽證,并接受檢查。
第十三條 各級水產行政部門及有關單位,應切實執行漁船管理的規定,加強對干部、職工、漁民群眾的宣傳教育。如有違反規定,擅自批準建造、引進、購買捕撈漁船或允許無捕撈漁業許可證的漁船捕魚者,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嚴重者要給予經濟處罰或行政處分。漁政漁港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漁船管理的監督檢查工作。
第十四條 對不服從管理,或以暴力行為妨礙漁政、船檢、漁港監督等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執行公務者,視情節嚴肅處理,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第十五條 各省、市、自治區可根據本暫行辦法,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補充規定或實施細則。報農牧漁業部備案。
第十六條 本暫行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執行。凡與本辦法抵觸者,以本辦法為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2018)
2018-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主席令 第19號)
2009-12-3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2001修正)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修改2002年6月7日在圣彼得堡(俄羅斯聯邦)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議定書》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2005-02-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6-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的決定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199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的決定
1999-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修訂)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2016修訂)
2016-06-19退耕還林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護士條例(2020修正)
2020-03-27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2018-07-3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年)
2011-07-19國務院關于支持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3-07-15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的決定
2011-04-22關于印發《2011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
2010-03-19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
2009-11-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8-12-08森林防火條例(2008修訂)
2008-12-01國務院公告
200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