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2日農業部第3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以發布,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農業植物新品種權侵權案件處理規定
農業部令第24號
第一條 為有效處理農業植物新品種權(以下簡稱品種權)侵權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的品種權侵權案件是指未經品種權人許可,以商業目的生產或銷售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以及將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重復使用于生產另一品種的繁殖材料的行為。
第三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負責處理本行政轄區內品種權侵權案件。
第四條 請求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處理品種權侵權案件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請求人是品種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
(二)有明確的被請求人;
(三)有明確的請求事項和具體事實、理由;
(四)屬于受案農業行政部門的受案范圍和管轄;
(五)在訴訟時效范圍內;
(六)當事人沒有就該品種權侵權案件向人民法院起訴。第一項所稱利害關系人包括品種權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品種權的合法繼承人。品種權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中,獨占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可以單獨提出請求;排他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在品種權人不請求的情況下,可以單獨提出請求;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普通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不能單獨提出請求。
第五條 請求處理品種權侵權案件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品種權人或利害關系人得知或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
第六條 請求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處理品種權侵權案件的,應當提交請求書以及所涉及品種權的品種權證書,并且按照被請求人的數量提供請求書副本。
請求書應當記載以下內容:
(一)請求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委托代理的,代理人的姓名和代理機構的名稱、地址;
(二)被請求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三)請求處理的事項、事實和理由。請求書應當由請求人簽名或蓋章。
第七條 請求符合本辦法第六條規定條件的,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請求書之日起7日內立案并書面通知請求人,同時指定3名以上單數承辦人員處理該品種權侵權案件;請求不符合本辦法第六條規定條件的,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請求書之日起7日內書面通知請求人不予受理,并說明理由。
第八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應當在立案之日起7日內將請求書及其附件的副本通過郵寄、直接送交或者其他方式送被請求人,要求其在收到之日起15日內提交答辯書,并且按照請求人的數量提供答辯書副本。被請求人逾期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進行處理。被請求人提交答辯書的,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之日起7日內將答辯書副本通過郵寄、直接送交或者其他方式送請求人。
第九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處理品種權侵權案件一般以書面審理為主。必要時,可以舉行口頭審理,并在口頭審理7日前通知當事人口頭審理的時間和地點。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參加的,或者未經允許中途退出的,對請求人按撤回請求處理,對被請求人按缺席處理。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舉行口頭審理的,應當記錄參加人和審理情況,經核對無誤后,由案件承辦人員和參加人簽名或蓋章。
第十條 除當事人達成調解、和解協議,請求人撤回請求之外,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對侵權案件應作出處理決定,并制作處理決定書,寫明以下內容:
(一)請求人、被請求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代理人的姓名和代理機構的名稱;
(二)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和理由;
(三)認定侵權行為是否成立的理由和依據;
(四)處理決定: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應當責令被請求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寫明處罰內容;認定侵權行為不成立的,應當駁回請求人的請求;
(五)不服處理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處理決定書應當由案件承辦人員署名,并加蓋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的公章。
第十一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認定侵權行為成立并作出處理決定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制止侵權行為:
(一)侵權人生產授權品種繁殖材料或者直接使用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生產另一品種繁殖材料的,責令其立即停止生產,并銷毀生產中的植物材料;已獲得繁殖材料的,責令其不得銷售;
(二)侵權人銷售授權品種繁殖材料或者銷售直接使用授權品種繁殖材料生產另一品種繁殖材料的,責令其立即停止銷售行為,并且不得銷售尚未售出的侵權品種繁殖材料;
(三)沒收違法所得;
(四)處以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
(五)停止侵權行為的其他必要措施。
第十二條 當事人對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期滿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十三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根據當事人自愿的原則,對侵權所造成的損害賠償進行調解。必要時,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應當制作調解協議書,寫明如下內容:
(一)請求人、被請求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委托代理人的,代理人的姓名和代理機構的名稱、地址;
(二)案件的主要事實和各方應承擔的責任;
(三)協議內容以及有關費用的分擔。調解協議書由各方當事人簽名或蓋章、案件承辦人員簽名并加蓋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的公章。調解書送達后,當事人應當履行協議。調解未達成協議的,當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十四條 侵犯品種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按照品種權許可使用費的1倍以上5倍以下酌情確定。
第十五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作出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處理決定或者判決之后,被請求人就同一品種權再次作出相同類型的侵權行為,品種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請求處理的,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可以直接作出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的處理決定并采取相應處罰措施。
第十六條 農業行政部門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確定品種權案件行為人的違法所得:
(一)銷售侵權或者假冒他人品種權的繁殖材料的,以該品種繁殖材料銷售價格乘以銷售數量作為其違法所得;
(二)訂立侵權或者假冒他人品種權合同的,以收取的費用作為其違法所得。
第十七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查處品種權侵權案件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農業行政部門查處假冒授權品種案件的程序,適用《農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第十八條 本辦法由農業部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 本辦法自二○○三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免職的名單(2009年8月27日)
2009-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1990修訂)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
1999-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1958年消除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的決定
2005-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004-08-28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8-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01-2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3-03-20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
2006-06-29全民健身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9-04-17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年修正)
2015-06-14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4-02-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4-01-22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2013修訂)
2013-12-26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2013-11-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2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2-05-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13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
2010-05-04氣象災害防御條例
2010-01-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
2009-10-18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
2009-08-17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
2009-04-14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印發安全生產治理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2009-04-0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
2009-03-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的通知
200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