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瘧疾防治工作的成績與現狀
全國各地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組織實施《1986-1990年全國瘧疾防治規劃》,積極開展瘧疾防治工作,五年內休止期服藥人數1410萬人次,預防服藥2457萬人次,治療病人和疑似病人102萬人次,血檢10050.6萬人次,平均每年在1647萬人口地區實施滅蚊措施,瘧疾防治取得了顯著成績。瘧疾發病人數1985年為56.3萬至1990年減少到11.7萬,發病率由54.4/10萬下降到10.6/10萬,平均每年遞減28.0%;1985年發病率在100/萬以上的縣(市)有29個、1500萬人口地區,1990年減少到2個縣(市)、25.9萬人口地區,發病率在1/萬以下的縣(市)由2120個、7.47億人口地區,增加到2573個縣(市)、9.84億人口地區:經考核已有827個縣(市)達到部頒基本消滅瘧疾的標準,上海、山東達到全省、市基本消滅瘧疾;惡性瘧流行范圍進一步縮小,河南省已連續三年無惡性瘧病例,基本完成規劃中提出的要求和指標。
瘧疾是一種傳播快、易反復、防治難度大的疾病,且目前大部分瘧區的流行因素尚未得到根本改變。1990年還有71個縣(市)、2726.6萬人口地區發病率在10/萬以上;海南、云南兩省瘧疾流行還較嚴重;以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為主要媒介的瘧區疫情尚不穩定,時有暴發點出現;海南、云南、廣西、安徽四省、自治區還有惡性瘧流行,貴州省近二年尚有少數惡性瘧病例,抗藥性惡性瘧未得到有效控制;流動人口增多,導致傳染源擴散,疫情回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此外,由于瘧防經費不足,基層衛生組織削弱,瘧防專業隊伍不穩定,基層防疫人員素質下降,影響防治措施的落實。因此,要鞏固已取得的成績,繼續降低發病率,防止疫情回升和局部暴發流行,還要做堅持不懈的努力。
二、防治要求和指標
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防治瘧疾總的要求:鞏固防治成果,繼續降低發病率,防止局部暴發流行,縮小惡性瘧流行范圍,擴大基本消滅瘧疾的區域。具體指標:“八五”期間全國瘧疾發病總數比“七五”期間減少30%,到1995年全國發病人數控制在10萬以內。
海南、云南省,努力降低惡性瘧流行程度,控制抗藥性惡性瘧擴散,減少傳染源輸出,爭取再有一些縣(市)達到基本消滅瘧疾標準;到1995年海南省發病率降低到10/萬,云南省發病率控制在3.5/萬以下。
廣東、廣西、貴州、福建四省、自治區,到1995年發病率控制在1/萬以下,四川省力爭控制在3.5/萬以下,到1995年五省、自治區爭取沒有發病率超過100/萬的縣(市)和當地感染的惡性瘧病例;各省、自治區再有總縣(市)數5~10%的縣(市)達到基本消滅瘧疾標準。
湖北、江蘇、安徽、河南四省,年發病率平均每年降低5~10%,各省再有總縣(市)數10%以上的縣(市)達到基本消滅瘧疾標準;河南省鞏固惡性瘧防治成果,江蘇、安徽兩省爭取實現基本消滅惡性瘧。
浙江、江西、湖南三省,爭取各縣(市)年發病率穩定在1/萬以下:江西、湖南兩省再有總縣(市)數30~50%的縣(市)達到基本消滅瘧疾標準;浙江省要爭取實現全省基本消滅瘧疾。山東省和上海市要在鞏固基本消滅瘧疾的基礎上,向實現消滅瘧疾的目標努力。
陜西、山西、河北、新疆、遼寧及其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有重點地實施瘧疾監測,鞏固已取得的防治成績。
三、防治措施
(一)技術措施
繼續執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防治原則,按照《瘧疾防治技術方案》,在中華按蚊為媒介的地區,采取以消滅傳染源和防蚊為主,結合減少村內外蚊蟲孳生地的綜合措施;在嗜人按蚊或微小按蚊為主要媒介的地區,采取以防制傳播媒介和消滅傳染源并重的綜合措施;在大劣按蚊為主要媒介的地區、采取以防制傳播媒介為主,結合傳染源防治的綜合措施;發病率在萬分之一以下的地區,采取以瘧疾監測為主的措施。
要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和《瘧疾防治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做到及時發現病人,及時根治,按時上報,登記入冊。瘧區各級醫療單位都應把發熱病人瘧原蟲鏡檢工作列為常規。
各地要結合愛國衛生運動和農村建設,改造環境,綜合治理,減少蚊蟲孳生地、改善住房衛生條件,改變露宿習慣,合理使用蚊帳,減少人蚊接觸。
瘧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在有代表性的地區建立瘧疾監測站,密切監視瘧疾流行趨勢。在疫情不穩定地區或瘧區內的建設工地、經濟開發區、邊境地區以及其他流動人口大量集聚地區,要切實執行《流動人口瘧疾管理暫行辦法》,防止瘧疾的輸入和擴散,嚴防瘧疾暴發流行。
(二)組織措施
瘧疾防治是當前疾病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瘧區各級政府要把防治瘧疾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按照《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將瘧疾作為重點防治的疾病,列入議事日程,經常檢查防治計劃執行情況,解決實際問題。要保持必要的瘧防經費、科研經費和藥品器材的供應;穩定現有瘧防專業隊伍,并有計劃地充實和加強;繼續加強對基層衛生組織的管理,鞏固發展農村醫療預防保健網,充分發揮基層衛生人員在瘧防工作中的作用。
瘧區的各級衛生防疫部門和醫療單位,要認真落實各項瘧防措施。鄉村醫生要積極承擔有關瘧防任務。
衛生部寄生蟲病專家咨詢委員會應對全國瘧防工作進行技術咨詢與指導。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要繼續加強瘧疾研究與防治工作的技術指導。
要利用各種形式宣傳防治瘧疾的重要性,普及瘧防知識,使滅瘧工作成為群眾的自學行動。各級業務部門要層層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班,以提高專業人員和基層衛生人員的技術水平。
要繼續搞好聯防,協調抗瘧措施,相互檢查,交流經驗,推動瘧防工作的深入發展。
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合作。防治瘧疾是一項社會性工作,需要醫藥、農林、水電、化工、商業、宣傳、公安、教育、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和交通等部門的密切配合,共同搞好瘧防工作。
四、科學研究和試點
要鞏固瘧防成果,取得新的成績,必須重視科學研究,解決防治工作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全國有關科研單位、醫藥院校、衛生防疫站和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要積極承擔全國的重點科研項目,著重開展應用研究,并適當進行一些相應的基礎研究。
瘧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衛生行政部門,應協同科技主管部門,組織力量,根據全國重點科研項目,結合本地區存在的問題選定課題,列入當地的科研計劃,在人員、經費和設備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研究成果要及時鑒定和推廣。
繼續進行各類瘧區的防治試點研究,及時總結經驗,以點帶面,促進瘧防工作的深入發展。
當前防治研究的重點:瘧疾防治后期流行病學特點和監測方法的研究;主要傳瘧媒介的生態和防治方法的研究:抗藥性惡性瘧治療藥物合理配伍的研究;不同地區流動人口瘧疾管理方法的研究;間日瘧根治藥物的研究;瘧疾間接熒光抗體試驗的標準化研究;瘧疾診斷方法的研究。
經過四十年來的反復斗爭,我國大部分地區瘧疾流行程度明顯降低,瘧區范圍縮小,瘧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完成《1992-1995年全國瘧疾防治規劃》,對鞏固成果,進一步降低瘧疾危害,爭取在本世紀末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瘧疾,具有重要的意義。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應結合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制訂相應的規劃和實施方案,定期檢查規劃的執行情況,努力實現規劃中提出的各項要求和指標:要分期分批對已達到基本消滅標準的縣(市)和消滅標準的地(市)進行考核。衛生部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抽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四號
2013-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10-04-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設立海事法院的決定
1984-11-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政府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3-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3-04-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接選舉的若干規定
1983-03-05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3-03-22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1993-02-22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
200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6年修訂)
2006-06-29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02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關于修改《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修改《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2-10-2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16號
2012-03-28國務院關于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12-30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1-07-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
2010-03-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
2009-10-18企業債券管理條例
199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