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
為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規范協查信息管理系統機外工作程序,明確稽查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責任,進一步提高稽查部門協查工作的效率,確保中國稅收管理信息系統(金稅工程)的運行質量,總局制訂了《金稅工程協查信息管理系統機外工作規程(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在執行中如發現問題,請及時上報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
國家稅務總局
2003年10月28日
金稅工程協查信息管理系統機外工作規程(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提高中國稅收管理信息系統,即金稅工程中協查信息管理系統(以下簡稱協查系統)的工作效率,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規范協查系統機外工作程序,制定本規程。
第二條 本規程適用于全國使用協查系統的縣以上國家稅務局(分局)、稽查局。
第三條 協查系統機外工作按照委托管理、受托管理、實施調查、監控分析、文書管理等環節,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開展各項相關業務工作。
第四條 協查系統機外工作應當遵循準確、完整、及時和依法處理的原則。
第五條 對于認證系統轉入、稽核系統導入和內部生成協查,按照本規程進行調查并作出稅務處理;確認企業有涉嫌稅收違法行為或已證實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以下簡稱專用發票)以及其他需要核查的發票等,按照《稅務稽查工作規程》一般程序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章 委托管理
第六條 由認證系統轉入的專用發票信息,應做如下處理:
(一)由征收、管理部門移送以下資料:專用發票復印件、《認證結果通知書》、電子數據(軟盤數據)。由征收、管理部門負責填寫《防偽稅控認證不符和密文有誤增值稅專用發票協查處理臺帳》。
(二)組織協查崗位(委托管理崗位)對電子數據(軟盤數據)進行殺毒處理后,將專用發票復印件與之進行核對。核對無誤的,將數據讀入協查系統,并通過系統內“納稅人信息補齊功能”,自動補齊納稅人相關信息,不能自動補齊的,通過協查修改功能手工補齊;核對有誤的,應當將電子數據(軟盤數據)退回征收、管理部門重新制作。
第七條 地(市)級委托管理崗位于每月17日、省級組織協查崗位于每月19日、總局組織協查崗位于每月21日,從同級稽核系統導入比對不符、缺聯、失控、作廢等專用發票信息,生成協查信息。
第八條 稽查局、征收部門、管理部門、出口退稅管理部門等根據工作需要要求發起內部生成委托協查,協查信息按提出協查要求部門分別進行統計分析。
(一)內部生成委托協查的專用發票主要包括:
1.各地發生涉稅案件的有疑問專用發票;
2.出口供貨企業開具的有疑問專用發票;
3.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管理中發現的有疑問專用發票;
4.能夠確定受托方的丟失被盜專用發票;
5.其他需要異地協查的專用發票。
(二)對內部生成委托協查,各提出協查要求的部門應當填寫《專用發票協查表》,說明提出協查的理由,提出具體的協查要求,由該部門負責人審批后,連同專用發票復印件或有關資料移交稽查局的組織協查崗位(委托管理崗位)。組織協查崗位(委托管理崗位)接收后應當分部門填寫《協查系統內部生成委托協查處理臺帳》,在1個工作日內錄入協查系統。
(三)對“已證實虛開”的專用發票,應當由實施檢查部門提供《已證實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通知單》、專用發票復印件或專用發票明細資料、稽查案件協查基本信息和稅務協查報告,經部門負責人審批后,將有關資料移交稽查局的組織協查崗位(委托管理崗位)。組織協查崗位(委托管理崗位)接收后填寫《協查系統內部生成委托協查處理臺帳》,將查處和掌握的情況以“附件”形式,連同完整的專用發票信息在1個工作日內錄入協查系統。
(四)對案情復雜的大要案,由本級稽查局負責人審批后,在3個工作日內錄入協查系統。
第九條 協查領導崗位應當在收到待審批協查信息后2個工作日內審批委托協查信息。組織協查崗位(委托管理崗位)根據審批意見在1個工作日內將信息提交網絡。
第十條 “已證實虛開”專用發票協查提交網絡后,組織協查崗位(委托管理崗位)在1個工作日內向對方寄送紙質《已證實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通知單》及有關證據資料。
第十一條 請求上級稽查局組織協查的案件,應當附有大案要案報告。上級稽查局接到下級稽查局要求組織協查的協查信息后,組織協查崗位(委托管理崗位)應當在1個工作日內提交領導崗位審批,協查領導崗位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審批完畢。上級組織協查信息經協查領導崗位審批同意發出協查后,組織協查崗位(委托管理崗位)應當在1個工作日內將信息提交網絡。
第十二條 委托協查在收到返回結果后,應做如下處理:
(一)收到認證系統轉入委托協查結果后,組織協查崗位(委托管理崗位)應當向征收、管理部門提供《防偽稅控認證不符和密文有誤增值稅專用發票協查結果通知單》,并填寫《防偽稅控認證不符和密文有誤增值稅專用發票協查處理臺帳》;
(二)收到內部生成委托協查結果后,組織協查崗位(委托管理崗位)應當向提出協查要求的部門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調查結果清單》,并填寫《協查系統內部生成委托協查處理臺帳》;
(三) 收到協查結果后,確認企業有涉嫌稅收違法行為的,組織協查崗位(委托管理崗位)應當將有關資料按照《稅務稽查工作規程》一般程序的有關規定處理。
(四)案件審結后,稽查局實施部門或審理部門應當將《稅務處理決定書》、《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復印件提供給組織協查崗位(委托管理崗位),由其填寫《協查系統內部生成委托協查處理臺帳》后,錄入稅務處理結果。
第三章 受托管理
第十三條 組織協查崗位(受托管理崗位)收到系統轉來的各類協查信息后,應當在1個工作日內提交協查領導崗位審批。協查領導崗位應當于2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批。組織協查崗位(受托管理崗位)根據審批意見打印《協查處理單》、《協查表》、《增值稅專用發票明細清單》,在1個工作日內轉檢查崗位實施調查,同時填寫《協查系統受托協查處理臺帳》。
第十四條 受托收到稽核系統導入“比對不符”、“缺聯”、“失控”、“作廢”專用發票信息,組織協查崗位(受托管理崗位)應當及時向委托方納稅人主管稅務機關電話索要紙質證明材料,并于收到材料后1個工作日內移交檢查崗位處理,同時填寫《協查系統受托協查處理臺帳》。委托方納稅人主管稅務機關應當在收到索要材料電話后3個工作日內寄送紙質證明材料。
第十五條 受托收到“已證實虛開”專用發票信息和紙質資料后,組織協查崗位(受托管理崗位)應當在1個工作日內將涉及的納稅人作為稽查案源轉檢查崗位,按照《稅務稽查工作規程》一般程序的有關規定處理,并填寫《協查系統受托協查處理臺帳》。
第十六條 組織協查崗位(受托管理崗位)收到檢查崗位轉來的協查結果后,填寫《協查系統受托協查處理臺帳》,并于1個工作日內將結果錄入協查系統,將《稅務協查報告》內容錄入在“附加說明”欄內,提交協查領導崗位審批。協查領導崗位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批。組織協查崗位(受托管理崗位)根據審批意見在1個工作日內提交網絡。
第十七條 來源于認證系統和內部生成的受托協查,協查結果為“有問題”的專用發票,組織協查崗位(受托管理崗位)應當在協查結果提交網絡后1個工作日內向對方寄送紙質證明材料。
第十八條 收到協查結果后,確認企業有涉嫌稅收違法行為的,組織協查崗位(受托管理崗位)應當將有關資料按照《稅務稽查工作規程》一般程序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九條 案件審結后,稽查局實施部門或審理部門應當將《稅務處理決定書》、《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復印件提供給組織協查崗位(受托管理崗位),由其填寫《協查系統受托協查處理臺帳》后,錄入稅務處理結果。
第四章 實施調查
第二十條 檢查崗位收到受托協查專用發票后,按照本規程的要求,對所協查專用發票記載的經濟業務的真實性進行調查。檢查崗位對協查結果負責,取證資料應當完整、合法有效。
第二十一條 檢查人員對有關企業和個人依法進行調查時應當出示協查專用的《稅務檢查通知書》。
第二十二條 對受托協查專用發票,應當重點檢查以下內容:
(一)是否有涉票企業,該企業是否領購(取得)了需要協查的專用發票。
(二)專用發票的真偽,以及是否為廢票或者丟失被盜專用發票。
(三)專用發票各聯次票面填開的項目內容是否一致。
(四)是否申報納稅(抵扣)稅款。
(五)購(銷)貨物或者應稅勞務交易是否真實,查證供貨企業出口貨物是否自產。
(六)票款結算是否相符,貨票款是否一致。
(七)其他。
第二十三條 根據協查調查結果,選擇適用的“協查結果類型”。協查結果類型的定義如下:
正常指經協查納稅人涉及協查發票的交易業務正常及正常開具或取得該發票;
虛開指經協查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確定為虛開的發票;
查無此戶指經協查本轄區內沒有該納稅人登記信息且無法查找到該納稅戶;
查無此票指經協查本轄區內未發現協查信息提供的發票,即協查信息提供的納稅人未領購過此號碼發票且稅務機關未發售過此號碼發票;
假票廢票指經協查確定為假發票或已作廢發票,購貨方不許抵扣。
其他指協查結果除上述情況以外的發票。
第二十四條 被查企業己辦理注銷或已被列為非正常戶的,由企業所屬稅務機關出具《企業及增值稅專用發票信息查詢及結果證明單》。
第二十五條 被查企業情況屬于查無此戶的,經稅務登記部門核實后,由該部門所屬稅務機關出具《企業信息查詢及結果證明單》。
協查結果為查無此票,受托方為銷貨方時,經專用發票管理部門核實后,由企業所屬稅務機關出具《企業及增值稅專用發票信息查詢及結果證明單》;受托方為購貨方時,由稽查局出具調查證明材料。
第二十六條 對于要求稽查局外部的稅務機關相關部門配合核實、出具證明材料的,相關部門應當在5日內返回核實結果并出具證明材料。
第二十七條 調查結束后,檢查崗位填寫《協查表》,制作《稅務協查報告》,連同《協查處理單》、《增值稅專用發票明細清單》及取證材料提交稽查局負責人審批。審批后,轉組織協查崗位(受托管理崗位)。
第二十八條 案件審結后,稽查局實施部門或審理部門應當將《稅務處理決定書》、《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復印件反饋給組織協查崗位(受托管理崗位)。
第五章 監控分析
第二十九條 監控管理崗位應當對協查委托信息、受托回復結果信息進行監控和深入分析。
第三十條 委托協查的具體監控考核指標是委托協查選票準確率。其中內部生成委托協查選票準確率要求達到30%,并按提出協查要求的部門分別計算。
第三十一條 受托協查的具體監控考核指標是受托協查按期回復率,要求達到100%。
第三十二條 省級協查監控管理崗位應當在每季度終了后15日內向總局報送季度《協查動態分析報告》。報告內容包括:
(一)該季度本地區協查系統運行總體情況和存在問題;
(二)對內部生成委托協查選票準確率和受托協查按期回復率沒有達到要求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兩率的變化規律進行分析、對變化趨勢進行預測;
(三)對監控數據中發現的異常信息進行跟蹤分析并提出處理意見;
(四)對協查數據和協查結果進行分析,發掘案源線索,及時總結發現專用發票違法犯罪的新動向;
(五)對通過協查發現線索轉入稽查程序查處的稽查案件的情況進行匯總上報;
(六)對協查系統的軟件功能、業務需求、節點變更、網絡及設備運行情況等進行監控分析并上報有關情況及意見和建議。
第三十三條 對協查信息管理系統運行當中發現的問題、特別是影響協查系統正常運行的
重大事故,應當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上報協查系統運行問題的通知》的要求,及時上報。
第六章 文書管理
第三十四條 協查任務結束后,形成的各類協查函件與文書資料(包括電子文檔),在30日內進行整理歸檔。
第三十五條 協查資料由協查綜合管理崗位定期整理歸檔,歸檔時間由各地根據實際工作情況自行確定,保管期限至少5年。歸檔資料包括:
(一)委托協查需歸檔的資料包括:
1.認證系統轉入協查的歸檔資料:專用發票復印件、《認證結果通知書》、軟盤數據、《增值稅專用發票協查函》、《增值稅專用發票協查回復函》、《增值稅專用發票明細清單》、《增值稅專用發票調查結果清單》、《防偽稅控認證不符和密文有誤增值稅專用發票協查結果通知單》等;
2.內部生成協查的歸檔資料:專用發票復印件、《已證實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通知單》、《專用發票協查表》、《增值稅專用發票協查函》、《增值稅專用發票協查回復函》、《增值稅專用發票調查結果清單》等。
(二)受托協查需歸檔的資料包括:《增值稅專用發票協查函》、《協查處理單》、《協查表》、《增值稅專用發票明細清單》、《增值稅專用發票協查回復函》、《企業及增值稅專用發票信息查詢及結果證明單》、《企業信息查詢及結果證明單》、《稅務檢查通知書》、專用發票復印件、《稅務協查報告》、《稅務處理決定書》、《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復印件等。
(三)上報統計表、《協查動態分析報告》等有關資料。
(四)協查信息管理系統運行情況反饋表、臺帳等有關協查工作的綜合資料。
第三十六條 案卷應當按協查編號、在完成協查工作后裝訂立卷,做到資料齊全,目錄清晰,規范管理,便于查找。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七條 本規程施行前的國家稅務總局文件與本規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本規程規定。
第三十八條 本規程自2003年12月1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