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略)
關聯企業間業務往來稅務管理實施辦法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稅法)第十三條及其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第四章第五十二條至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關聯企業的認定。細則第五十二條所稱“在資金、經營、購銷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間接的擁有或者控制關系”:“直接或者間接地同為第三者所擁有或者控制”:“其他在利益上相關聯的關系”。主要包括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企業(以下統稱為企業)與另一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為另一企業)有下列之一關系的:
1.相互間直接或間接持有其中一方的股份總和達到25%或以上的;
2.直接或間接同為第三者擁有或控制股份達到25%或以上的;
3.企業與另一企業之間借貸資金占企業自有資金50%或以上,或企業借貸資金總額的10%是由另一企業擔保的;
4.企業的董事或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一半以上或有一名常務董事是由另一企業所委派的;
5.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必須由另一企業提供的特許權利(包括工業產權、專有技術等)才能正常進行的;
6.企業生產經營購進的原材料、零配件等(包括價格及交易條件等)是由另一企業所控制或供應的;
7.企業生產的產品或商品的銷售(包括價格及交易條件等)是由另一企業所控制的;
8.對企業生產經營、交易具有實際控制的其他利益上相關聯的關系。包括家族、親屬關系等。
第三條 在納稅年度內企業與其關聯企業間有業務往來的,應在向當地稅務機關報送年度所得稅申報表的同時,附送《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與其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情況年度申報表》(見附表一)。
第四條 當地稅務機關在審計、調查企業與其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情況時,有權要求企業提供有關交易的價格、費用標準等資料。
第五條 當地稅務機關要求企業提供其與關聯企業業務往來的有關價格、費用標準等資料時,應以書面通知。企業在接到稅務機關的通知后,應在60日內報送。
第六條 企業不按規定的時間和要求申報或拒絕提供有關交易價格、費用標準等資料的,當地稅務機關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七條 對企業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不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而減少其應納稅的所得額的,當地稅務機關有權作出判定和調整,并據以征稅。調整方法,按稅法實施細則第53條至第57條的規定辦理。
第八條 當地稅務機關對企業轉讓定價進行調整時,應將調整金額、性質書面通知被調整的企業。
第九條 對企業轉讓定價的調整一般應僅限于被審計、調查的納稅年度的應稅所得。其審計、調查、調整一般應自納稅年度的下一年度起3年內進行。如調整案涉及以前年度所得的,也可向前追溯調整,但最長不得超過10年。
第十條 對企業轉讓定價調整的應稅所得,企業不作相應賬務調整的,其關聯方取得的超過沒有關聯關系所應取得的數額部分,視同股息分配,該股息不享受稅法第19條所規定的免征所得稅優惠。其關聯方取得的所得如為利息、特許權使用費,不得調整已扣繳的預提所得稅。
第十一條 企業如對轉讓定價調整有異議,必須按當地稅務機關規定的時間和要求先繳納稅款,然后按稅法第26條的規定進行復議或訴訟,同時提供有關價格、費用標準等資料。在申請復議期限內,若不提供資料或提供的資料不充分的,稅務機關不予復議。
第十二條 對企業轉讓定價的調整,涉及執行稅收協定條款的,依照稅收協定的規定執行。
第十三條 本辦法自1993年1月1日起執行。
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局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與其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情況年度申報表及填表須知
附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局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與其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情況年度申報表
納稅年度 年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申報企業名稱:
申報企業編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條規定,特制定本表。你企業應在年度終了后4個月內如實填寫本表,隨年度所得稅申報表一并報送當地稅務機關。
金額單位:
關聯 |
名 稱: | ||||||
地 址: | |||||||
資本總額: | |||||||
主營項目: | |||||||
企業負責人: | |||||||
企業與關聯企業業務往 來情 況 |
類 型 | 內 容 | 日 期 | 數 量 | 規格型號 | 單位計價標準 | 金 額 |
企業負責人簽字:
會計主管人簽字; ????? 填表人簽字:
以下由稅務機關填寫:
收到日期: | 接 收 人: | 審核日期: | 主管稅務 主管稅務 |
填表須知
一、本表是反映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以下簡稱企業)與其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情況的年度申報表。
二、在本納稅年度內企業與其關聯企業發生業務往來的均應填報本表。
三、企業在本納稅年度內與兩家或兩家以上關聯企業發生業務往來的,應分別填寫申報表。
四、“企業與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情況”中應填寫的金額,均按實際收取或支付的貨幣金額單位填寫,并應注明貨幣種類及單位。
五、本表需用中文填寫,也可用中、外兩種文字填寫。
六、企業不能按規定期限報送本表時,應在規定的報送期限內提交申請,經當地稅務機關批準,可以適當延長期限。
七、未按規定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本表的,按照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八、本表各欄的填寫如下:
1.納稅年度:填寫公歷年度或經稅務機關批準采用的本企業滿12個月的會計年度。
2.申報企業名稱:填寫申報企業辦理工商登記名稱。
3.申報企業編碼:填寫申報企業辦理稅務登記時由主管稅務機關所確定的稅務編碼。
4.填表日期:填寫本表的實際填報日期。
5.名稱:填寫關聯企業在所在國注冊登記的名稱。
6.地址:填寫關聯企業所在地的具體地址。
7.資本總額:填寫關聯企業注冊資本額。
8.主營項目:一般應列舉關聯企業主要生產、經營1到3個項目。
9.企業負責人:填寫關聯企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
10.類型:根據業務往來性質,分別按購銷業務;融通資金;提供勞務;轉讓財產及提供財產使用權等類型填寫。
11.內容:填寫某種類型下具體的業務往來項目。如提供勞務類型項,具體內容如提供船舶維修勞務、設計、咨詢等。
12.日期:填寫某項業務往來的具體起止日期。
13.數量:購銷業務填寫實際購或銷商品(原料)數量,并按規格、型號不同區分。融通資金填寫實際的融資借貸金額;提供勞務填寫實際的勞務(月)日數/人;轉讓財產填寫實際的轉讓財產數量;提供財產使用權填寫實際使用時間。
14.單位計價標準:填寫企業與關聯企業間業務往來實際的單位價格或支付標準。
15.金額:填寫企業與關聯企業間某項業務往來實際收取或支付的總計金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實施辦法(2013修正)
2013-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13年修正)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2011年修正)
2011-04-2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羅馬尼亞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7-02-2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的決議
1984-05-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984-05-1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已修定]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1995-06-30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問題的答復
1997-01-0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999-04-29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16修訂)
2016-02-06實驗動物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
2019-04-20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2017修正)
2017-11-17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2004-04-30因公臨時出國經費管理辦法
2013-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年)
2011-07-19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
2011-07-13國務院關于遼寧省和河北省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復
2011-10-22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1-05-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
2010-11-16國務院關于當前穩定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
2009-05-10民用機場管理條例
2009-04-13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