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核查處罰規程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核查處罰的管轄
第三章 核查處罰的適用
第四章 核查
第五章 處罰的種類
第六章 核查處罰的決定
第七章 執行
第八章 復審
第九章 法律責任
第十章 附則
國家外匯管理局各分局,北京、重慶外匯管理部:
我國實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制度已經整整三年了,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有關的各項法律、法規及操作規程得到了全面的實施,社會各界的申報意識也有所增強。但是,從目前收集匯總到的統計信息來看,卻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申報信息質量問題,如申報信息傳送不及時、申報信息填寫不準確、申報信息范圍不完整等。從各有關金融機構貫徹實施制度辦法的情況來看,多數金融機構貫徹落實得比較徹底,也比較認真,也有一些金融機構為了拉客戶或怕得罪客戶,不敢或不愿嚴格要求申報者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這樣勢必造成不公平的現象。
為了進一步提高國際收支統計申報信息質量,確保國際收支統計申報信息及時、準確和完整,保證各金融機構切實貫徹實施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避免造成不公平的現象,必須加大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核查工作的力度,進行定期的、制度化的、日常的現場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核查工作,并進行必要的處罰。國家外匯管理局各級分支局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核查工作:
一、及時性方面:嚴格要求各申報單位按照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及有關操作規程的規定及時填報、傳輸申報信息;對于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規定的行為,也應及時地進行相應的處理,加大執法的力度。
二、準確性方面:嚴格要求各申報單位按照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及有關操作規程的規定準確填報申報信息,對于填寫不規范、不準確的申報單(申報表),應退回要求重新申報填寫;準確把握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及有關操作規程的貫徹落實,糾正不符合規定的作法。
三、完整性方面:一定要注意漏報、瞞報、不報和逾期未申報的現象,切實做到凡是屬于國際收支交易的都必須進行申報,確保國際收支統計申報信息的完整,尤其是要高度重視間接申報中《涉外收入統計表》、《對公單位基本情況表》和《對外付款日結單》的填制和報送工作。對于經常發生漏報、瞞報、不報和逾期未申報的單位,實行重點核查,必要時進行處罰。
為了規范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核查行為,確保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的有效實施,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的有關規定,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了《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核查處罰規程》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申報核查證〉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程》和《規定》)。根據《國際收支申報辦法》規定的保密性原則,本《規程》規定: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核查工作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各級分支局的國際收支統計部門具體負責實施,外匯管理檢查部門不負責該項工作的實施;在核查中只對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規定的行為進行處罰;在進行處罰時,一定要做到證據確鑿,切實做好資料的存檔工作等。
國家外匯管理局現將該《規程》和《規定》下發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在執行規程中如有問題,請及時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聯系。
附件1: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核查處罰規程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規范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核查處罰行為,確保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的有效實施,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程。
第二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重慶外匯管理部(以下簡稱外匯局)的國際收支統計部門具體負責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核查,并制發“處罰決定書”和“復審決定書”。
第三條 實施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核查處罰工作,糾正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應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
第四條 對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給予核查處罰的依據必須是已發布的有效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其它規范性文件,未經發布的,不得作為核查處罰的依據。
第二章 核查處罰的管轄第五條 實施核查處罰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規定的行為,由行為發生地外匯局負責。
第六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核查處理在北京發生的中央單位(包括各中資外匯指定銀行總行、政策性銀行總行、在京的全國性非銀行金融機構總部和在京的全國性非金融機構等)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行為。
國家外匯管理局分支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重慶外匯管理部負責核查處理其所在地發生的金融機構(包括各中資外匯指定銀行分行、政策性銀行分行、全國性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等)和非金融機構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行為。
第七條 外匯局對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規定的行為核查處理的管轄權發生爭議的,應當協商解決;對于協商不成的,應當報請共同上級外匯局指定管轄。
第八條 對各級外匯局管轄的有重大影響的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的,上級外匯局可直接核查處理,但應事先通知該管轄局,并在處理時充分聽取該管轄局的意見。也可在調查清楚后移交該管轄局處理。
第三章 核查處罰的適用第九條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處罰:
(一)主動減輕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危害后果的;
(二)主動向外匯局坦白交待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積極配合外匯局核查、真誠悔改的。
第十條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減輕處罰:
(一)主動消除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危害后果的;
(二)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情節輕微的;
(三)其它依法減輕處罰的。
第十一條 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情節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應免予處罰。
第十二條 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在兩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處罰。
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第四章 核查第十三條 外匯局國際收支統計工作核查人員執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核查公務時,應當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申報核查證”或本局的介紹信。
核查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前應制發核查通知書(格式見附件1),提前五日通知當事人。
第十四條 外匯局國際收支統計工作核查人員執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核查公務時不得少于兩人。
第十五條 對協助調查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的函件,各外匯局應密切配合,認真調查,及時復函。復函期一般不得超過一個月。
第十六條 外匯局對中國居民申報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信息進行核查時,申報人應當提供必要的資料和便利。
第五章 處罰的種類第十七條 對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處罰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通報批評;
(四)停止該項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外匯業務。
第十八條 對非金融機構(包括個人等)的處罰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通報批評。
第十九條 對國際收支統計工作人員的處罰種類:
(一)警告;
(二)記過;
(三)記大過;
(四)降級;
(五)降職;
(六)撤職;
(七)留用察看;
(八)開除。
第二十條 對處以“通報批評”、“停止該項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外匯業務”處罰的,外匯局可將相應的“處罰決定書”通過公共媒體向社會公布,由此發生的費用由被處罰者承擔。
第二十一條 對處以“罰款”處罰的,罰款金額應為所涉及國際收支交易原幣金額的1-5%,但最高罰款金額不超過3萬元人民幣。
第二十二條 對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第六章 核查處罰的決定第二十三條 外匯局在處罰決定做出之前必須制作“行政處罰征求意見書”(格式見附件2),向當事人說明準備作出處罰決定的事實根據、法律依據和處罰內容,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第二十四條 處罰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要充分聽取被處罰人的意見,對被處罰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進行復核。被處罰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成立的,應當采納,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理。
第二十五條 對一個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的罰款處罰。
第二十六條 外匯局作出處罰決定時,應當制作“處罰決定書”(格式見附件3)。
“處罰決定書”應載明下列事項:
1、當事人的姓名、性別、住址(或工作單位)或者單位的名稱、地址等基本情況;
2、認定的違法事實;
3、適用處罰的理由、依據;
4、作出的處罰決定;
5、處罰執行方式和期限;
6、不服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7、作出處罰決定的外匯局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8、其他。
第二十七條 外匯局實施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行為。
第二十八條 “處罰決定書”應直接送達當事人,并由當事人填寫“送達回證”(格式見附件4);也可采用掛號方式郵寄送達,送達日期以當事人收到處罰決定書之日為準。
受送達人拒絕接受處罰決定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人員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處罰決定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處或者收發部門,即視為送達。
第七章 執行第二十九條 “處罰決定書”自送達當事人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條 處罰決定除需立即執行的以外,執行期限一般應在當事人收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
當事人不服處罰決定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處罰不停止執行。
第三十一條 對于外匯局作出的處罰決定,當事人逾期不提出復議申請或者行政訴訟,又不執行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外匯局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逾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息;
(二)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需由當事人提出書面申請,經作出處罰決定的外匯局批準,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款。
暫緩或者分期繳納罰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年。
第三十三條 作出處罰決定的外匯局及其人員不得自行收繳罰款,應通知當事人到指定的銀行辦理繳納罰款手續,并持繳款憑證報送作出處罰決定的外匯局存檔。
第三十四條 處罰決定執行完畢后,應將全部材料及時歸檔。存檔期限為兩年。
第八章 復審第三十五條 外匯局實施處罰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由上級外匯局或者原承辦局有關負責人責令復審后進行糾正:
(一)事實不清或證據不足的;
(二)沒有處罰法律依據的;
(三)擅自改變處罰種類、幅度的。
第三十六條 原承辦局自行糾正的處罰決定,必須經本局負責人批準并報國家外匯管理局備案。
第三十七條 在復議期限內,當事人申請復議的,一般應適用復議程序。但被申請人(原承辦局)若采取復審程序糾正自己錯誤的具體行政行為,且當事人同意撤回復議申請的,可適用復審程序。
第三十八條 外匯局經過復審糾正自己的處罰決定的,應制發“復審決定書”通知(格式見附件5)當事人。
第三十九條 上級外匯局經過復審糾正原處罰決定的,該上級局可將復審決定以書面形式通知原承辦局,由原承辦局制發“復審決定書”通知當事人。上級外匯局也可制發“復審決定書”,直接通知當事人。上級外匯局直接復審糾正下級外匯局的案件,應當事先以“復審調卷通知書”(格式見附件6)的形式正式通知下級外匯局。
第四十條 “復審決定書”應載明下列內容:
1、當事人姓名、性別、住址(或工作單位)或者單位名稱、地址、負責人姓名、職務等基本情況;
2、認定的違法事實;
3、復審糾正的理由及依據;
4、復審糾正的內容及復審決定;
5、處罰的執行方式和期限;
6、復審決定的生效及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
7、作出復審決定的外匯局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8、其他。
第九章 法律責任第四十一條 外匯局實施行政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外匯局責令改正,并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沒有法定的處罰依據的;
(二)擅自改變處罰種類、幅度的。
第四十二條 核查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收繳罰款占為己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十章 附則第四十三條 涉及行政復議的,按有關行政復議程序執行。
第四十四條 各級外匯局可根據本程序的有關規定,具體規定本局國際收支統計核查規程中的有關程序并報國家外匯管理局備案。
第四十五條 本規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略)
附件2:國家外匯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申報核查證》管理規定(已失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三號
2009-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外匯及調整2007年末國債余額限額的決議
2007-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1991修正)
1991-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001修正)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的決定
200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93-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1986-01-20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198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修正]
2000-10-31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旅行社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2004-09-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能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5號國務院令
2013-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
2013-02-06國務院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
2012-12-29國務院關于印發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10-08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