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江虹(中南大學商學院博士生)
有關企業所得稅合并的討論在學界和實務界由來已久,國家稅務總局近來也把企業所得稅合并提上了改革的日程。企業所得稅合并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法理念,筆者試從法理
的角度作一簡要分析。
一、企業所得稅合并能體現稅收法定主義原則
稅收法定主義,無法律則無稅或“稅收是法律的創造物”這些精辟的稅法格言道出了以下內涵———稅收是法制(法律至高無上)要求上的依法納稅。具體指稅收的確定、征收必須基于稅法規定,否則屬于違反人民承諾意思的行為。稅收法定主義有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課稅要素法定;二是課稅要素明確;三是征稅合法,即稅收征收機關必須嚴格依據法律的規定予以課征,無權變動法定的課稅要素和法定征收程序。稅收法定主義的“法”是指由代表著人民意志的立法機關制定的規范。稅收法定主義已經成為憲政國家通行的征稅原則。在中國現行的稅制中,對企業所得稅單征收并行適用兩套位階不同的法律規范,一是行政性法規性質的、只適用于內資企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另一部則是適用于涉外企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當時之所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就是因為在國外,稅收法定主義已是深入人心的、具有憲法意義的一項規則,那么對于涉外企業的稅收征管應該適用于法律調整。由于當時立法背景的限制,這一決策有其理由。但是在當下中國,納稅人權利意識的提高,使國家征稅機關征管行為的正當性基礎受到了詰問,稅收法定主義應成為憲法中條款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企業所得稅的合并實際上是非常符合法定主義理念的一次制度改革。通過企業所得稅的合并,把內資企業的所得稅征收納入到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統一稅法的調整范圍之內,正如古老的法諺所言:人民愿意恪守自己強加給自己的負擔。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也將因為嚴格遵循稅收法定主義原則而受到納稅人的遵從。
二、企業所得稅合并能體現稅收公平原則
稅收是國家對于納稅人財產的索取,是一種對公民財產權的侵犯。稅收公平原則是近代平等性政治和憲法原則在稅收法律制度中的具體體現。只有符合稅收公平理念的稅收才會不招致納稅人的反抗。臺灣著名的稅法學者葛克昌曾指出:“稅法不能僅僅視為政治決定的產物,更不能經由形式上的立法程序即取得正當合法的依據,相反,它必須受正義等價值觀念的約束。”因此,稅收公平原則一直是稅法重要的原則之一。稅法意義上的公平有兩個要義:
第一,稅法的普適性。財政運行過程的結果必須符合人所熟知的、長期受到推崇的“法治”。所謂“法治”是指涉及征稅的所有規則必須具有普適性,它們必須普遍適用于政治共同體的全體成員,無論他們處在政治決策小團體之外還是其中的一員。這一立場基本反映著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傳統的法律規范適用于政府的征稅活動。在稅收中,對征稅主體而言,必須依法對凡是屬于稅法規定的征稅范圍的征稅對象予以征稅,對凡是違反稅法的行為都應依法處理或提請司法機關處理,稅收的普適性實際上就是普遍適用稅法,禁止歧視、禁止特權。這是稅收公平觀最為基本的含義。如果用“普適性”這個標準來衡量我國現行的企業所得稅的法律體系,顯然是有瑕疵的———內資企業和涉外企業適用不同的法律規范,即便是納稅能力相同的企業也不例外。
第二,量能負擔。量能負擔就是建立在稅法普適性基礎之上的實質意義上的平等。在我國以往的稅法著述中對于量能負擔的表述一般是橫向公平和縱向公平,其實用量能負擔表述實際上更為直觀和直接,因為稅收公平的衡量標準就是納稅人的納稅能力,納稅能力強的和納稅能力弱的,稅法應會區別對待,以達到實質意義上的公平。只有符合正義公允之稅收負擔,才能源源不絕的供應社會福利所需,故稅收公平為社會法治國社會福利給付之前提要件,也是社會福利廣度與深度指針。體現量能負擔的制度設計并不需要分別立法,只需要在統一稅法中利用稅收優惠來達到實質意義上的公平。故,我國現行的所得稅法采分別立法是有悖于公平理念的。
三、企業所得稅合并能促進我國構建以直接稅為主的稅制
目前大多數國家的稅制模式基本上是以直接稅為主。據有關資料來源,美國直接稅與間接稅的比率是90%比10%,英國為56%比44%,日本為73%比27%。直接稅和間接稅分別對于國家和納稅人的意義是不同的。對于納稅人而言:在直接稅制下,人人都知道自己最終交納了多少稅,如果每一個稅種都是直接稅的話,人們因為稅收而使每一個人財產減少的感覺就會異常強烈,于是在使用公共支出時肯定比現在更節約。而間接稅的納稅人并不是最終意義上的納稅人,隨著商品的流轉,流轉稅的大部分支出都會轉嫁到商品流轉的最后環節。間接稅制將會把大部分納稅者置于和個人意思毫不相關的法律上的植物人的地位。因此,以直接稅為主還是以間接稅為主已經不是單純的技術層面的問題了,而已經是涉及到稅收民主這樣一個宏大敘事的話題。基于這樣的背景,雖然中國現在是采所得稅和流轉稅雙主體的稅制模式,但筆者認為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憲政理念的影響,中國必將選擇以所得稅為主體的稅制。因此,所得稅法的完備和統一是必要準備,企業所得稅的合并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責任編輯:奚天寶)
來源:http://www.legaldaily.com.cn/misc/2006-06/22/content_338647.ht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橫店影視城2月13日就復工沒問題嗎?
2020-02-11合同糾紛在哪里起訴
2020-02-18合同過期多久起訴無效
2020-03-16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怎么認定的?
2020-04-02出借信用卡賬戶內資金風險大,朋友借用需謹慎!
2020-04-07網絡直播法律須知
2020-04-07買手機哪些情況可以退貨?
2020-04-08無力償還債務怎么辦
2020-04-08團委書記遭女老板舉報猥褻被免,是猥褻還是強奸未遂?
2020-04-09原產地標記權屬于知識產權嗎
2020-04-10誤工費的數額證明有哪些?
2020-04-11律師擅自離庭,對被告人有益么?
2020-04-14法院可以調取你的微信聊天記錄么?
2020-04-15約定試用期的注意事項
2020-04-15非法行醫是否可以進行治安處罰
2020-04-27合同詐騙罪的犯罪構成是什么?
2020-04-27想解除合同但找不到當事人怎么辦
2020-04-28租房簽了一年租賃合同,想走時押金可以退嗎
2020-04-28離婚對方不給支付撫養費怎么辦?
2020-04-28離婚中孩子撫養權歸屬如何定?
2020-04-29老師教書使用網上文章會構成侵權嗎
2020-04-29民間借貸的無效條款有哪些
2020-04-29非法狩獵罪的認定和界限標準
2020-04-30可撤銷婚姻是什么意思?
2020-04-30故意傷害未遂怎么界定
2020-04-30子女撫養權怎么判決?如何變更?
2020-04-30軍人離婚子女撫養費如何確定?
2020-05-02子女撫養權并更條件是什么?如何收集證據?
2020-05-03超速多少會被罰款扣分
2020-05-03程序員脫發屬于工傷范圍嗎
2020-05-03拆遷安置方案是怎么樣的?
2020-05-04夫妻離婚什么情況下擁有子女探視權?
2020-05-042020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有哪些規定?
2020-05-04哪些對方存在婚外情的證據有可能被法院采納?
2020-05-05離婚后對方不履行離婚協議怎么提起訴訟?
2020-05-06誰能夠做未成年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2020-05-06作品傳播權有哪些內容
2020-05-08離婚能不能向對方追討青春損失費?
2020-05-10離婚爭奪子女撫養權需要收集哪些有利證據?
2020-05-10變更子女撫養權的法定條件是什么?法定程序是什么?
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