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員:(在宣布開庭前,依次做好如下工作)
一、查明公訴人、當事人、證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
二、擬出庭作證的證人、鑒定人應安排在庭外休息,等候傳喚。
三、宣讀法庭規則。
四、請公訴人、辯護人入庭。
五、全體人員起立。請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入庭。
六、(審判人員就座后)宣布全體人員坐下。當庭向審判長報告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審:羅湖區人民法院對羅湖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被告人×××被控××(案由)一案,現予公開(或不公開)開庭審理。
由法警提押本案被告人到庭。(被告人到庭后,原則上不使用械具,但為保障安全秩序,確有必要的除外)
查明被告人的下列情況(多個被告人的依次進行)
(1)姓名、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職業、住址。
(2)有無受到過法律處分及有關處分的種類、時間。
(3)何時被刑事拘留、逮捕。
(4)收到人民檢察院起訴書副本的日期。
被害人到庭的,亦應由審判長先查明其姓名、年齡、職業、住址。
審: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的名字?年齡?住址?工作單位?與被告人關系?(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法定代理人的也應當依次查明身份及與被代理人的關系)
如果有附帶民事訴訟,還應查明附帶民事訴訟各被告人和原告人的身份及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收到民事訴狀的日期。
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52條的規定,本庭依法公開(或不公開,對于不公開的,應說明理由)審判由羅湖區人民檢察院向本院提起公訴的(以及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提出民事訴訟的)被告人××(姓名)×××(案由)一案。本庭由×××(職務或職稱)×××(姓名)擔任審判長,和×××(職稱)×××(姓名)、×××(職稱)×××(姓名)組成合議庭,書記員×××擔任法庭記錄。羅湖區人民檢察院指派×××(姓名、職務)出庭支持公訴。×××律師事務所×××律師為被告人×××辯護。由×××(單位及職稱)×××(姓名)出庭擔任翻譯,由×××(單位及職稱)×××(姓名)出庭為本案技術問題提出鑒定結論意見。
審:告知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及辯護人,在法庭審理過程中依法享有有如下主要訴訟權利:
(1)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回避。
(2)被告人可以自行辯護和依法委托他人辯護。
(3)當事人和辯護人經審判長許可可以對證人、鑒定人發問。
(4)公訴人和辯護人可以相互辯論。
(5)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提出證明被告人有罪、無罪、罪重、罪輕的證據,可以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6)被告人在法庭辯論終結后有最后陳述的權利。
審:詢問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申請回避,申請何人回避及理由。(如要申請審判人員、出庭支持公訴的檢察人員回避,合議庭認為符合法定情形的,應宣布休庭,依照有關規定處理;認為不符合法定情形的,應當庭駁回,繼續法庭審理;如果申請回避人當庭申請復議,合議庭應當宣布休庭,待作出復議決定后,決定是否繼續法庭審理。注意,如果,有多名被告人及其他當事人的,應分別詢問)
審:告知法庭審理的主要階段: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評議及宣判。
審:公訴人對法庭準備工作有無意見?(公訴人無意見之后)
審:請鑒定人退庭到休息室聽候通知。法庭準備工作結束。現在開始法庭調查。由公訴人宣讀起訴書。(有附帶民事訴訟的,再由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宣讀民事訴狀)
法庭調查過程中,審判人員應注重如下內容:
一、法庭調查應圍繞指控的內容為主線,以審查、核實證據為中心,查明案件的事實,其他訴訟參與人提出或者人民法院發現有相關的新的事實或者新的證據,應當一并查清。指控多項犯罪事實的,應當逐項進行調查。
二、控辯雙方必須對自己的主張承擔舉證責任。需要運用證據證明的案件事實包括:
(1)被指控的犯罪行為是否存在;
(2)被指控的行為是否為被告人所實施;
(3)被告人的身份(特殊情況下可按其自報認定);
(4)實施行為的時間、地點、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節;
(5)共同被告人的責任分擔及與其他同案人的關系;
(6)被告人有無罪過,行為的動機、目的;
(7)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有無法定或者酌情從重、加重、從輕、減輕處罰以及免除處罰的情節;
(8)贓款、贓物的來源、數量及其去向。有附帶民事訴訟的,要證明被告人的行為是否已經給被害人造成損害,被害人對造成的損害結果有無過錯以及被告人的賠償能力;
(9)其他有關罪與非罪以及與定罪量刑有關的事實。
三、審判人員應詢問被告人、被害人對指控犯罪的事實有無異議,公訴人可以就異議部分進行訊問被告人。被告人全部或者部分否認犯有指控的罪行的,應充分聽取其否認的根據和理由,但不能輕信,應著重于其他證據的證明。
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經審判長許可,可以就具體事實、情節向被告人發問或互相發問。被告人、被害人經審判長許可,可以就指控的犯罪事實分別進行陳述。但對控辯雙方訊問、發問、陳述的內容與本案無關或訊問發問方式不當的,審判長應當制止。對于控辯雙方認為對方訊問、發問內容無關或方式不當而提出異議的,審判長應當判明情況予以支持或者駁回。
審判人員認為有必要時,隨時可以向被告人訊問,也可以向公訴人、被害人及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發問。審問共同犯罪案件的被告人應當分別進行,暫不審問的應押離法庭。合議庭認為必要時,可以傳喚共同被告人同時到庭對質。
四、對指控的每一項案件事實,經審判長準許,公訴人、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被告人、辯護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可以提請審判長傳喚證人、鑒定人和勘驗、檢查筆錄制作人出庭作證,或者出示證據,宣讀未出庭的被害人、證人、鑒定人和勘驗、檢查筆錄制作人的書面陳述、證言、鑒定結論及勘驗、檢查筆錄。控辯雙方要求證人出庭作證,向法庭出示物證、書證、視聽資料等證據,應當向審判長說明擬證明的事實,審判長同意的,即傳喚證人或準許出示證據;審判長認為與案件無關或者明顯重復、不必要的證據,可不予準許。出示證據應當逐項進行:(1)原則上要一事一證、一證一質;(2)兩起以上互不關聯、性質不同的犯罪應分別進行舉證、質證;(3)兩個以上行為連續實施,構成兩個以上性質不同犯罪(如搶劫后綁架)的,應同時舉證、質證;(4)多起性質相同的犯罪應同時舉證、質證;(5)對前一犯罪行為舉證、質證完畢后,再按照時間順序對下一犯罪行為進行舉證、質證。
五、證人到庭后,審判人員應當先核實證人的身份、證人與當事人以及本案的關系;告知證人應當如實地提供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要負的法律責任,并指令證人在如實作證的保證書上簽名。向證人發問,應先由提請傳喚的一方進行,另一方在對方發問完畢后經審判長準許也可以發問。
六、鑒定人到庭后,審判人員應當先核實鑒定人的身份、與本案有無利害關系;告知鑒定人應當如實地提供鑒定意見和有意作虛假鑒定要負的法律責任。
鑒定人宣讀鑒定結論后,要求傳喚方可以提出發問,另一方經審判長許可也可以發問。
七、審判人員認為有必要時,可以隨時詢問證人、鑒定人。
對于向證人、鑒定人發問的內容與本案無關或發問方式不當的,審判人員應當制止;對于控辯雙方認為對方發問不當而提出異議的,審判人員應當判明情況予以支持或者駁回(可以不說明理由)。
傳喚證人和鑒定人出庭作證應分別進行,發問、詢問完畢后,審判長應當告其退庭,不得旁聽對本案的審理。
八、控辯雙方出示、宣讀未到庭的證人、鑒定人的證言筆錄、鑒定結論時,審判長應告其先說明該證人、鑒定人的身份、取得該筆錄的時間、地點、取證人、在場人及鑒定結論的來源。如筆錄中有與案件無關的內容時,可只宣讀有關部分,但是不得斷章取義歪曲原意。宣讀后即交付法庭,審判人員應詢問另一方對該證據的意見。
九、控辯雙方出示其他書證及物證、視聽資料時,應當先由出示方就所出示的證據的來源、內容、特征作必要的說明,然后當庭交付法庭。審判人員應當交另一方進行辨認和發表意見。控辯雙方可以相互質問、辯論。
合議庭對于當庭出示、質證過的證據,認為可以當庭確認的,應當作出采納與否的決定;認為不能當庭確認的,可宣布已質證清楚,待后判決。
在庭審過程中,合議庭對于證據有疑問的,可以宣布休庭,對該證據進行調查核實。調查核實證據可以進行勘驗、檢查、扣押、鑒定和查詢、凍結。必要時,可以通知檢察人員、辯護人到場。
十、在庭審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檢查的,應當提供證人的姓名、通訊地址、證據的存放地點,說明所要證明的案件事實、要求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檢查的理由。合議庭根據具體情況,認為可能影響案件事實認定的,應當同意申請,并宣布延期審理;不同意的,應當告知理由并繼續開庭。
在庭審過程中,公訴人要求撤回起訴,或認為案件需要補充偵查,申請延期審理的,合議庭應當準許。但建議延期審理的次數不得超過兩次。人民檢察院在法定補充偵查期限內沒有提請恢復法庭審理的,法庭將以撤訴結案。
審:(合議庭認為案件事實已查清后)宣布法庭調查結束,開始就全案事實、證據、適用法律等問題進行法庭辯論。
法庭辯論應當在審判長的主持下,按照下列順序進行:公訴人發言;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被告人自行辯護;辯護人辯護;控辯雙方進行辯論。
法庭辯論應注意:
一、辯論的順序應先控后辯,再互相辯論。多名被告人的,可逐個進行,但應允許其他被告人、辯護人穿插發言,多輪交鋒。發現新的事實和證據,合議庭認為有必要查清的,審判長可以宣布暫停辯論,恢復法庭調查,待事實查清后再繼續辯論。附帶民事訴訟部分的辯論應當在刑事訴訟部分辯論結束后進行。
在法庭辯論過程中,審判長對于控辯雙方與案件無關、重復意見或互相指責的發言應當制止。
二、被告人當庭拒絕辯護人為其辯護并要求另行委托辯護人或者要求人民法院另行指定辯護律師,合議庭同意的,應宣布休庭延期審理。重新開庭后,被告人再次拒絕重新委托的辯護人或指定的辯護律師為其辯護的,合議庭應當分別情形作出處理:
(1)被告人是成年的,可以準許,但不得再行委托或者指定辯護人。
(2)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人、未成年人,沒有正當理由,一般不予準許。
委托辯護人當庭拒絕繼續為被告人進行辯護的,合議庭應當準許。指定辯護人提出拒絕辯護人的,一般不予許可。
審:(經辯論,雙方觀點已明晰后)宣布辯論終結。由被告人作最后陳述。
對在被告人的最后陳述中應注意:
一、法庭應當保證被告人充分行使最后陳述的權利。如果被告人多次重復自己的意見,審判長可以制止。如果陳述內容是蔑視法庭、公訴人,損害他人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與本案無關的,應當制止。在公開審理的案件中,被告人最后陳述的內容涉及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也應當制止。
、被告人在最后陳述階段提出了新的事實、證據,可能影響正確裁判的,應當恢復法庭調查;如果被告人提出新的辯解理由,合議庭認為有必要的,可以恢復法庭辯論。
如有附帶民事訴訟部分的可以在法庭辯論結束后當庭調解。
原告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起訴。
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應適用民事訴訟法,如與刑事訴訟法規定不一致的,應當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規定。
審:(法庭審理結束)由法警把被告人×××帶出法庭(不當庭宣判的,則宣布把被告人×××帶回××看守所繼續羈押)。
審:現在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不當庭宣判的,則宣布:現在休庭,下次開庭時間、地點另行公告)
書:請大家坐好。
書:請公訴人、訴訟參與人入庭。
書:請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入庭。
審:現在繼續開庭。
審:對被告人×××(姓名)××(案由)一案,本庭在合議時充分考慮了公訴人、被害人及代理人、被告人及辯護人的意見,進行了認真的評議,并作出結論(經審判委員會討論的則宣布:經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現在宣判。
(審判長站起來宣判認定的事實,適用法律的各項依據和判決結果)
審:本判決在閉庭后五日內送達。如對本判決不服,在接到判決書次日起,10日內可向本院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書記員×××。×年×月×日。
審:被告人×××,是否聽清?
審:對本判決有無意見?是否上訴?
審:把被告人×××帶出法庭,送回×××看守所繼續羈押。(未被羈押的,宣布把被告人×××帶出法庭)
審:現在宣布閉庭。
(少年刑事一審公訴案件,應在此基礎上按照最高法院《關于辦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的要求,加入必要的庭審程序。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電信詐騙怎么判刑
2020-01-14寧波硬核措施:“真金白銀”促復工復產!
2020-02-17在拘留所,被拘留人會經歷些什么?
2020-02-21哪些民間借貸不受法律保護?
2020-02-25看守所是監獄?
2020-03-10女方婚內出軌,男方是否有利爭取小孩撫養權?
2020-03-11申請工傷認定應提交的材料
2020-04-09禁止非法捕撈魚類的原因
2020-04-13農村宅基地拆遷和城市房屋拆遷的區別
2020-04-13試用期解約是否有限制
2020-04-15醫療糾紛處罰的種類
2020-04-15暑假工加班期間,工資該如何算
2020-04-22欠條的訴訟時效是多久,訴訟時效中斷怎么辦
2020-04-23非法行醫是否可以進行治安處罰
2020-04-27農村土地租賃合同書怎么寫?
2020-04-27個人債務糾紛起訴流程怎么走?
2020-04-29遇車禍受傷怎樣索賠?
2020-04-29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是什么
2020-04-29最新孩子撫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04-29暴力取證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0-04-30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是什么?
2020-05-01軍人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05-02一方有外遇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0-05-03交通安全法規關于酒駕處罰規定
2020-05-03農村建房貸款如何辦理手續
2020-05-04棚戶區改造有什么稅收優惠政策?
2020-05-04土地開發費用有哪些?
2020-05-04復婚手續如何辦理?沒有離婚證可以嗎?
2020-05-05司法實踐中領取了離婚證以后還可以反悔嗎?
2020-05-05離婚后離婚協議書還有用嗎?
2020-05-05怎么樣收集對方轉移夫妻共同財產的證據?
2020-05-08收養孩子登記流程怎么走?登記地點在哪里?
2020-05-08變更子女撫養協議到底要不要公證?為什么要公證?
2020-05-08離婚后還能不能要求夫妻共同財產重新分割?
2020-05-08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區別是什么
2020-05-08再婚夫妻離婚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05-09夫妻婚后在房產證上加名字流程怎么走?
2020-05-10公司倒閉老板跑了怎么辦
2020-05-10出版歧視、侮辱少數民族作品罪的認定和界限
2020-05-10在夫妻離婚中子女撫養權通常會判給誰?
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