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法言法語中,有一個頗為眼熟的固定語句在反復不斷地使用著,這就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喜歡閱讀法律的人能夠在很多法律(如公司法、證券法、保險法、票據法等)中時常看到這個語句。例如,公司法關于法律責任的規定有23條,“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出現了19次,其中有的一個條文之中就出現兩次;證券法中關于法律責任的規定有36條,“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出現了16次;保險法關于法律責任的規定有15條,“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出現了10次。不僅在法律中,就是在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甚至是地方法規中,也能反復看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個語句。例如,國務院《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第九條、中國人民銀行《票據管理實施辦法》第三十二條、《北京市公園條例》第五十四條,都規定某些相關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如此看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個語句肯定具有某種魔力,以至于成了立法者的偏好用語,否則很難解釋為什么那些法律的性質、宗旨與位階均有不同,而這個語句卻能以一成不變的面孔反復躋身于法律條款當中。
在物權法草案公布以后,一些見諸報端的意見認為物權法規定了刑事責任,所指的就是物權法草案有5個條款直接用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個語句。本來,對于物權法草案中刑事責任的規定,可從物權法應否規定刑事責任和如何設計刑事責任條款兩個層面展開討論,但是依照現行的立法習慣,在物權法中規定刑事責任制度,少不了要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個語句。所以,只要深究一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立法技術上的意義,就能有助于我們理解物權法草案規定刑事責任制度的初衷與效果。
“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一語句在語法上當無錯誤,否則慎重如物權法草案起草者決不會直接使用這個語句。但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個立法習慣用語,在立法上是否真的像其頻繁出現的那樣有重要意義,卻是一個值得仔細分析的問題。
法律條文中的語句表示法律規范的內容,每一法律規范都應當有適用上的意義。然而,對于“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所表示的規范內容,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出其在法律適用上的意義何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個語句中的“依法”,究竟“依”的是什么“法”,就是一個難以理解的問題。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的“依法”,不是依據含有這個語句的條款所在的法。根據立法法第八條、第九條的規定,有關犯罪和刑罰的事項只能以法律規定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均不得規定有關犯罪和刑罰的事項。所以,對于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中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我們并不能當真,并不能將其作為有關刑事責任的規定來對待,否則,這些規定已經違法在先了,而違法在先的法律規范是不能適用的。即使那些條款中載明“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律,也不能被包括在該語句中“依法”一詞所指的法律范圍內。例如,在公司法、證券法、保險法和票據法等法律中,那些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條款中均不包括刑事罰則的內容,那么,在實際生活中即使違反這些條款構成犯罪的,實際上也不能依據這些條款追究刑事責任,因為這些條款并沒有規定對違反該條款的犯罪行為應當處以罰金還是拘役或者判幾年有期徒刑。可見,公司法規定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并不能依據公司法追究刑事責任;證券法規定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也不能依據證券法追究刑事責任。那些包含“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語句的條款,不過是一些“稻草人條款”,看起來挺嚇人,實際上不具有適用上的意義。
細讀物權法草案中有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條款,同樣會感到法律條文中稻草人搖晃的影子。這是因為,以“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作為物權法中刑事責任制度的規范內容,即使違反物權法構成犯罪的,也不能依據物權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物權法草案第四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侵害物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侵害物權的行為方式可是有多種多樣,盜竊、搶劫、搶奪、侵占等莫不如是,其社會危害性也各有不同,出現侵害物權的犯罪行為時,豈能根據物權法這一籠而統之的條款追究刑事責任?草案第二十四條規定,虛假登記給他人造成損害,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六十八條規定,違法拆遷、征收造成私人財產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七十一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以無償或以低價折股、低價出售等手段將國有財產、集體財產轉讓,造成國有財產、集體財產流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七十二條規定,主管人員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破產或嚴重虧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些條款雖然罪狀明晰,但卻均無罰則內容,對于這些條款規定的犯罪行為,并不能適用這些條款追究刑事責任。可見,物權法草案對刑事責任制度的規定是不恰當、不完整的, 要么罪狀籠統,要么缺乏罰則,完全沒有適用上的功能。所以,物權法僅僅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物權法要規定刑事責任制度,就要規定出可以有效適用的刑事責任制度,起碼做到罪狀明確、罰則系統。但物權法果真如此規定刑事責任制度,肯定會導致物權立法上的民刑合一,這可能是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結果。
有 一個可以被接受的解釋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語句中的“依法”,是指依據刑法,也就是說,雖然一些法律或行政法規、地方法規、部門規章規定了 “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違反這些法律或行政法規、地方法規、部門規章構成犯罪時,并不直接依據這些法律或行政法規、地方法規、部門規章追究刑事責任,而是要依據刑法中的相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問題是:既然刑法有相關規定,那么只需嚴格實施刑法即可,何必在那些刑法之外的法律制度中動輒來上一句“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難道不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寫進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制度中,刑法就不能有效實施了嗎?對于刑法之外的法律制度,即使條款中沒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個語句,違反該法律制度構成犯罪觸犯刑法的,也須照樣依據刑法相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如果刑法無相關規定,即使條款中一再申明“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也是具文。就拿物權法來說,即使物權法草案尚未成為法律,在發生盜竊、搶劫、搶奪、侵占等侵害物權的犯罪時,只要罪犯能被抓到,不是照樣被追究刑事責任?可以想見,將來物權法出臺時,即使沒有諸如“侵害物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之類的規定,也絲毫不會影響刑法的實施,當然也絲毫不會影響對物權的刑法保護,對那些侵害物權的竊賊強盜們,照樣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如果以立法效能為判斷標準,“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幾乎就是一句廢話,可偏偏許多法律包括物權法草案卻喜好頻頻使用這句廢話。有觀點認為,在法律條文中不斷出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語句,可以提高法律的嚴肅性,強調違法后果的嚴重性,有助于法律的實施。其實這是一個沒有根據的觀點。法律的實施自有其機制,民法有民法的實施機制,刑法有刑法的實施機制。在民法中反復填寫“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既不能增加刑法的實施效果,因為這一語句不能成為刑法實施的依據;也不能增加民法的實施效果,因為指望作為最終保障的刑法實施效果并沒有因此增加。也有的觀點認為,將“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寫進條款中,是一個即使無益卻也無害的立法習慣。但筆者認為,立法上偶爾使用一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語句,確屬無害;但使用這一語句成為立法習慣時,其害則非淺。其一,頻頻使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表明立法活動中存在嚴重的刑罰崇拜,以為只有到處施以刑罰才能確保各種法律的實施,只有靠刑法才能最終形成整個社會的法律秩序。其二,頻頻使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反映出立法態度的輕率與焦躁,立法時不深入分析研究法律的規范功能與實施機制,以為只要反復使用類似于“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立法語句,其所制定的法律制度就會得到嚴格遵守和有效實施,其立法所針對的社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其三,頻頻使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使得我們的法律用語顯得戾氣濃厚,不分法律制度的性質、宗旨與適用范圍,動輒以“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類的威嚇語句示人。
立法也有其自己的文化,立法上的習慣用語折射出立法文化的品位。頻繁使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實質是社會上某種標語文化在立法活動中的反映,實際上并不能提高法律的威信與效用,反倒會影響法律制度的內部協調和外在形象,降低立法文化的品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一語句,在我們的法律文本中已經過于濫用了,連物權法草案也反復使用這一語句的事實,就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當不管是民商法還是經濟法、行政法、社會法,當不管是法律還是行政法規、地方法規、部門規章甚至鄉規民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一語句都從中頻頻出現時,我們會感受到法律文本中充滿了不必要的暴戾之氣和焦躁之風,假以時日就會感染這種法律氣息的潛移默化。因此,實在是有必要從法律文本中清除“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樣的語句,物權法草案中也最好不要再使用這樣的語句。這不僅有助于我們的法律清正允和,有助于我們的立法文化卓然大氣,就是從節約字紙這一點上也是不無益處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怎么寫離婚起訴書?
2021-02-022020最新訴訟離婚條件
2021-01-16女方提出離婚彩禮退嗎?
2020-12-01怎么證明分居兩年,如何證明夫妻分居
2021-02-26二次法院起訴離婚程序是什么?
2021-03-022020年訴訟離婚需要多長時間
2020-11-22離婚協議書范本樣本
2021-03-10辦理協議離婚程序
2021-03-13新婚姻法離婚彩禮規定是否可以要回,離婚彩禮糾紛如何解決?
2021-02-16協議離婚手續如何辦理
2021-03-03子女撫養費標準是什么,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02變更撫養權代理詞是怎樣的
2021-02-11誰有非婚生子女的撫養權?
2021-01-03增加子女撫養費答辯狀
2021-01-14關于子女撫養權的司法解釋
2021-03-01出生證明公證多久才可以辦理好呢?
2021-03-19關于婚姻法子女撫養權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17繼子女對繼父母有贍養義務嗎,相關法律依據是怎樣的
2020-11-10夫妻財產公證書的辦理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03離婚房產分割原則有哪些?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