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刑法》第六十七條對交通肇事罪的自首依據作了明確規定:“犯罪后主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即為自首。”。自首的表現表明,犯罪分子的主觀過錯較未自首者輕,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這一制度對犯罪具有明顯的效果,使犯罪人具有犯罪傾向。從其立法意圖來看,其主要目的是將刑罰定為犯罪。刑法第六條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本法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犯罪行。”從司法實踐看,交通肇事者無意處理其行為的后果。允許其適用從寬量刑情節,可以鼓勵肇事者主動投案自首、悔罪。也有利于查清事實,分清責任,及時賠償受害人,維護社會穩定,符合法律精神。
需要指出的是,自首屬于刑法范疇,僅適用于交通肇事已構成犯罪的情形。對于尚未構成犯罪的普通交通事故,不存在自首問題。主動投案自首、交代事故的,在行政處罰中可以從輕處罰。二是在司法實踐中,對交通肇事罪供認不諱,不逃逸的不應認定為自首。相反,他應該在第一法的量刑范圍內直接確定適用的刑罰,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主要依據是:《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法規,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逃逸的造成交通運輸事故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本文中,一級法定刑適用于等待有關部門處理重大交通事故而不逃逸的情形。一旦逃逸,法律處罰將升級到第二級甚至第三級。
從法理基礎上講,當過失行為開始產生較輕的結果,較輕的結果很可能轉化為較嚴重的結果時,行為人有責任防止這種嚴重的結果。行為人不履行義務的,法律應當在原行為的基礎上再作評價。刑法規定對“逃逸”從重處罰的目的不超過兩個:
1。勸說肇事者在交通事故發生后及時搶救受害人,保護受害人的人身和生命安全。為確保交通事故的有效處理,應建議肇事者及時保護現場,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因此,第一法定刑的規定,體現了刑法對自首不逃逸行為的肯定和寬嚴相濟的精神。在這種情況下,將其視為自首,相當于對同一行為給予兩次從寬處理,屬于刑法理論上的重復評價,違背了刑法確立不同法定刑的初衷。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效控告才能延長追訴時效嗎
2021-02-13對因產品質量問題引起的糾紛應當采取何種方式解決
2021-02-12事業退休人員違法犯罪如何處罰
2021-01-25借款人是債權人還是債務人
2020-12-19交通死亡事故最高賠償多少錢
2020-12-21發生交通事故可否主張被撫養人生活費
2020-12-22小區衛生差可以拒交物業費嗎
2020-12-29競業限制對配偶有限制嗎
2021-02-21婚內懷別人孩子犯法嗎
2021-01-30一套房產可辦多次抵押登記嗎
2020-12-07債權擔保的方式
2021-02-20遺產繼承公證怎么辦理
2021-03-14勞動調解有時間規定嗎
2021-03-10財產保險賠償有哪些方法,人壽保險賠償方法有哪些
2020-12-09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應該如何運用
2020-12-12保險與賭博、儲蓄的區別與聯系是什么
2021-02-25土地承包的主體可以是誰
2020-12-27在農村承包荒地要辦哪些手續
2021-02-27對拆遷補償方案有意見可以提嗎,不采納怎么辦
2021-03-19肇慶市端州區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