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住房的性質不同于城市商品房,主要體現在農村住房沒有完整的權屬證明,有的地方以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證作為權屬證明,有的地方以房產證作為權屬證明,但產權證與城市房屋不同,土地使用權證也不同,土地的性質仍然是集體所有而不是國家所有。這就決定了房屋的權利人不僅是產權證上記載的人,而且是整個家庭成員,除非家庭成員之間有特別約定。農村房屋拆遷后,在使用權或宅基地產權證上有名字的人往往認為,如果房屋產權證上沒有名字,就無權獲得補償,導致拆遷前和諧共處,拆遷后家庭內部矛盾突然上升。這些糾紛往往是由于對權利主體的誤解造成的。二是城鎮居民購買農村房屋后,將被拆除。
由于我國實行城鄉二元結構的土地資源管理模式,根據《土地管理法》及相關規定,城鎮居民不能購買農村房屋。但是,由于城鄉結構的轉型,城鎮居民購買農村住房的現象仍然十分普遍,特別是在城鄉結合部。一旦那些不值錢的農村房屋被拆除,它們的價值就會翻倍。在利益的驅使下,賣房者想壟斷拆遷款。購房者聲稱,如果自己已經支付了房價,實際居住在房屋內,他就是被拆遷人,應該得到補償。但拆遷人只承認房屋產權證,于是與買受人簽訂了安置協議,讓出賣人得到補償。在這類糾紛中,法院認定買賣無效時,也應追究過錯方的責任,按照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平衡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農村房屋拆遷與城市房屋拆遷補償的另一區別是補償構成不同。城市房屋拆遷補償直接適用《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補償計算是同時處理房屋和土地使用權。農村房屋拆遷時,除對宅基地上的建筑物、附屬設施給予補償外,還應當對村民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給予補償。因此,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按照房屋拆遷補償和宅基地使用權補償分開進行。四是農村房屋拆遷補償中戶籍計算的誤區。然而,宅基地建設完成后,戶籍變更難以避免。在拆遷的情況下,這部分人員往往被排除在安置人口的認定之外,構成侵權。農村人口不僅可以作為戶籍,還應該結合宅基地的取得和長期生活來考慮。上述內容是對“農村房屋拆遷維權誤區”問題的回答。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使用律師網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理是否有時效限制
2021-03-23遇到工傷事故現場如何處理
2021-03-14兩個法律沖突怎么解決
2021-03-26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國家法律規定的原則
2021-03-01票據背書不連續怎么辦
2021-01-05減刑的限制條件有哪些
2020-11-18與港澳臺同胞結婚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01沒有領結婚證要離婚,小孩怎么判
2021-01-18子女拒付贍養費怎么辦
2020-11-21吃霸王餐構成什么罪
2020-12-15非法侵入住宅罪怎么處罰
2020-12-24父母打孩子致輕傷要坐牢嗎
2020-12-11房屋租賃合同不按手印生效嗎
2020-11-22建設工程造價糾紛規范
2021-01-07什么是專業的房地產評估
2021-03-18公司員工調動崗位需要哪些流程
2021-01-16被刑拘后是否可以直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15實習期協議書范本
2021-01-05什么情況公司不能勸退員工
2021-03-22勞動糾紛法官會受賄嗎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