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承包人將戶籍轉為非農戶籍的,承包人的承包權仍然受到保護,林地被征用的,承包人仍然可以獲得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第二十二條承包地被依法征用,承包人要求發包人支付所收附著物、苗木補償的,應當予以支持。
承包人以轉包、租賃等方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第三人的,青苗補償費歸實際出資人所有,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歸附著物所有人所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二十三條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家庭承包人放棄統一安置,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已經領取的安置補助的,應當予以支持。林地征收補償費的分配在司法實踐中,對耕地征收的土地補償費爭議不大,除依法屬于村集體的部分外,其余均屬于被征收農民。然而,土地補償費究竟是屬于村集體還是農民(或承包人),還是按一定比例在農民(或承包人)之間分配,一直存在爭議。
在實踐中,林地征收的土地補償費權屬爭議較大的原因在于耕地與林地不同,因為耕地承載著被征收農民的基本生存保障,而林地則不具備這一點功能。結合我國土地征收的相關規定,這位律師認為,林地征收產生的土地補償費的歸屬和分配應當與耕地征收產生的土地補償費相同。也就是說,土地補償費屬于集體經濟組織。因此,集體經濟組織有權對林地征收的土地補償費進行分配。但是,集體所有制土地補償費的前提是集體經濟組織安置失地農民。集體經濟組織不統一安置的,被征收林地的土地補償費除依法屬于集體經濟組織的部分外,直接支付給被征收農民。
除土地補償費外,安置補助費、林木苗木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直接支付給林地承包人或者林地承包人。實施征地區綜合價格補償標準的,征收單位發放的征地補償費包括安置補助費和土地補償費,其中安置補助費占60%,土地補償費占40%。根據法律和國家政策,土地補償費主要支付給失地農民。以貴州省為例,支付給被征地農民的土地補償費不得低于80%,支付給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補償費不得超過20%。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承包人將戶籍變更為非農戶籍的,承包權仍受保護,林地被征用的,仍可以獲得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面部輕傷二級賠償標準
2021-01-24徇私舞弊罪的立案標準都有哪些呢
2020-12-29請律師律師費怎么給,律師服務如何收費
2021-01-25清算組負責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31違反交通法63條扣分嗎
2021-03-092020要是持票人開具空頭支票怎么處罰
2021-01-19離婚給孩子的錢監護人有權利花嗎
2021-02-07司法實踐是怎么處理婚約問題
2021-02-04買賣合同糾紛能否申請司法鑒定
2021-01-06判決離婚的法定前提有哪些
2021-03-09如何理解共同承攬人的連帶責任
2020-12-14剛需購房具體需要注意什么呢
2020-11-18什么情況下能回購房屋呢
2021-01-22辦理房產贈與公證錄音錄像嗎
2020-12-26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有哪些
2020-12-23保險合同生效的三個要素是什么
2020-11-13免責條款未說明 保險公司輸官司
2020-11-20單位保險要交多少年
2020-11-17車上座位責任險案例
2021-02-04游客死于“高原反應”保險拒賠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