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對動產物權的保護。第三十二條規定了解決侵犯財產權問題的四種途徑,即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
協商解決。調解由第三方協商進行。有兩個仲裁案件。一種是專門的仲裁機構,通常設立在專門的行政機關。調解可以由專門的仲裁機構主持。調解不成的,依法作出裁決。一方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訴。但是,動產買賣合同約定的仲裁解決可以在仲裁過程中解決。仲裁委員會不能裁決的,裁決后不得提起訴訟。這一原則由《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確定。動產物權訴訟由法院審理,民事訴訟可以由法院主持調解。調解不成的,由法院確認。生效的仲裁或者生效的判決致使動產物權發生變更,動產物權必須依法登記的,新的債權人必須在法定期限內向法院申請執行,并通過執行程序對動產物權進行登記。對于這類物權登記申請,行政機關一般不審查法律文書的實質性內容,只能根據法院的協助辦理文書來執行。通過法院強制執行程序辦理物權變動登記的,被執行人無權申請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債權人未及時申請執行的,逾期申請執行的,法院不予執行。對方當事人有權申請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行政機關受理未經法院執行的動產物權登記申請,必須進行實質審查。
2。請求確認。根據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對物權的歸屬和內容有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這種要求可以向對方提出,也可以通過仲裁部門或法院提出。三。返回的權利。第三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可以請求無權占有動產的一方返還原物。這種要求可以向對方提出,也可以通過仲裁部門或法院提出。第三十五條規定,有損害或者可能損害物權行為的,債權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排除危險。這種要求可以向對方提出,也可以通過仲裁部門或法院提出。排除妨害、排除危險是行政機關的行政義務的,當事人也可以憑動產所有權證書要求行政機關履行排除或者排除義務。行政機關拒不履行職責的,當事人可以通過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要求行政機關承擔行政不作為的法律責任,有權要求行政機關履行義務,限期履行行政職責。因行政機關不履行職責造成當事人損失的,當事人也可以通過訴訟請求行政賠償或者國家賠償。
5。第三十六條規定,債權人可以請求動產損害責任人修理、重做、更換或者恢復動產原狀。這種要求可以向對方提出,也可以通過仲裁部門或法院提出。
6。民事責任索賠。根據第三十七條的規定,權利人可以向侵權責任人要求損害賠償或者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7。第三十八條規定,上述六種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分別適用,也可以根據侵權情況合并適用。除民事責任外,違反行政法規的,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權人可以申請執行債務人工資嗎
2020-12-10網吧單位違法如何處罰
2020-11-14合伙人鬧翻了怎么撤資
2021-01-12中止探望權法定理由有哪些
2021-01-12法定扶養義務是幾年
2021-01-24車禍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損失賠償
2021-03-11幫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2-06校園欺凌會被開除嗎
2021-01-15五級傷殘待遇怎么樣
2021-03-03辭退實習期員工違法嗎
2020-11-16雇人代班15天被除名
2021-02-20車禍意外保險公司賠付多少錢
2020-11-25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轎車超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4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是什么
2021-02-18財產保險合同概述是什么
2021-03-08“車泡水”車險是否應該賠償
2021-01-09被保險人放棄向第三人索賠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2-29保險單(產險)的變更
2020-11-22制定拆遷補償方案的主體是誰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