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拆遷協議要注意三點,你明白嗎?
1。如果征收主體不一致,絕對不允許簽字!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房屋征收部門和被征收人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補償地點和面積等進行詳細討論用于產權交易的,應當就業務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過渡期限簽訂補償協議,收取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房、停產等。可見,協議主體是征收部門和被免職人員。比如在實踐中,拆遷指揮部、拆遷公司等主體與被拆遷人簽訂協議,所以一定要慎重。因為他們不具備簽訂協議的主體資格,與被拆遷人簽訂的補償協議當然無效。因此,我們必須確定誰是征收部門,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風險。第二,如果協議的主要條款不明確,要謹慎!
協議主要包括:(1)征收部門和被拆遷人的基本情況;(2)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批準拆遷和簽訂拆遷協議的法律依據。(三)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設施的基本情況和房屋評估情況。(四)被拆遷人及其共同生活親屬的基本情況。(5) 賠償的形式、金額和時間。(六)被拆遷安置房屋的面積、位置;(七)拆遷過渡的方式和期限;(八)拆遷協議的履行期限。(9)違反拆遷協議的責任。(十)雙方認為應當在拆遷協議中約定的其他事項。
那么,作為被拆遷人,你應該注意,比如拆遷補償協議只規定了18個月后的安置,安置房的交付時間和地點還沒有確定,違約責任也沒有約定。12個月過去了,你不知道被拆遷人是否在建安置房,安置房建在哪里,什么時候能住上安置房,你也不知道安置房的面積、設計等信息。這時,如果你找收款部門去問,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會推諉和踢皮球讓你找其他部門,到頭來你找不到原因,只能打官司,浪費你很多時間和精力。第三,有“先騰出房屋,再賠償”的條款。注意了。
在許多拆遷工程中,都要求被拆遷人在合同簽訂后立即騰退房屋,交付房屋后支付拆遷補償金。在極少數項目中,甚至要求先騰空房屋,后簽合同,最后支付賠償金。這種合同的履行有很大的風險。事實上,《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房屋征收應當先補償后搬遷。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償后,被征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或者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搬遷。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在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協議時,被拆遷人需要注意的三大問題包括房屋所有人違法不簽訂協議,協議條款不明確不簽訂協議,補償前房屋騰退的,不簽訂協議。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離職賠償金要交稅嗎
2021-03-11合同糾紛案件中律師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什么
2021-02-22行政案件中有偽證嗎
2021-03-24公司分立是否交企業所得稅
2021-03-05抵押擔保責任屬于連帶債務嗎
2021-01-11司法實踐是怎么處理婚約問題
2021-02-04撤銷仲裁裁決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7單方面離職扣錢合法嗎
2020-11-13火車脫軌壓毀房屋,列車長承擔責任嗎
2020-11-29被房屋中介騙了找誰
2021-01-02繳納五險是否等同于建立勞動關系
2021-01-05面對求職單位的女性性別歧視怎么辦
2020-12-29退休離職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6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6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注意什么
2020-12-29什么是絕對免賠額
2020-12-20車輛超高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0-12-16保險經紀人經營業務是什么
2021-01-29保險委托代理合同樣本是什么樣的
2021-03-14年輕白領必須走出的保險誤區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