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我國《物權法》和《土地法》,土地所有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國家所有,另一種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農村土地不被國家征用的,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多種多樣,有村委會、村民小組等,這取決于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歷史因素。1999年修改的憲法第10條和1986年《土地管理法》第6條明確規定:“農村和郊區的土地,除依法屬于國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私地、私山也屬于集體所有。”至于是哪一級、哪一個組織代表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管理法》第十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屬于本村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集體所有的,由本村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屬于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同時,《民法通則》第74條也有類似規定。由此可以看出,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是一種特殊的民事主體,多為村、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村民小組。第二,如何確定權利主體。土地登記,是指將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土地抵押權、地役權和其他依法需要登記的土地權利記載在土地登記簿上公示的行為。這里所說的集體土地使用權,包括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農用地使用權,不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根據我國物權法等法律規定,土地產權的設立、變更、轉讓、消滅必須依法登記。也就是說,只有依法登記的土地產權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并出具證書確認所有權。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發證,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三條“國家依法實行土地登記發證制度。依法登記的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土地登記的內容和土地所有權證的形式,由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規定。土地登記資料可以公開查詢。”2010年,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城鄉統籌發展,進一步鞏固農業和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ZF〔2010〕第1號)提出:“加快農村登記和認證工作。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并將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力爭用三年時間將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確認給每一個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經濟組織。首先,《意見》明確了農村集體土地登記發證的范圍,即覆蓋所有農村的集體土地,包括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和閑置土地,不得遺漏。對于實踐中土地證與林權證的關系,國土資源部地籍司有關負責人認為,土地證與包括林權證在內的其他證的關系,應是“身份證”與“工作證”的關系,是農村土地證與其他證的關系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應當包括所有農村集體土地。第三,集體土地承包的程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一般承包給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保護其合法的土地承包權。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承包土地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將農村土地承包給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的,應當事先征得三分之二以上用人單位的同意村民會議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并經鄉(鎮)人民政府批準向社會報告。由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的,應當在簽訂合同前對承包人的信用狀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審查。”這就是說,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外的人承包土地需要兩個條件:
1。土地不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三分之二以上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同意承包給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
2。鄉(鎮)政府同意承包給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四是案例:如何區分情況,確認a、B、C村分別有三塊集體土地。
歷史上,a村農民集體擁有一塊建設用地,用于建立集體磚瓦廠,所有權合法。磚瓦廠關停后,集體收回土地,入股縣城一家企業,成立馬鈴薯加工廠。B村農民集體擁有一塊合法的集體建設用地,依法出租給縣B企業用于機械生產;
C村農民集體擁有一塊土地,原來是農用地,后來租給縣里的C企業用于工業生產。涉案違法用地正在查處中。
這三塊地現在應該屬于誰?
實踐中,鄉(鎮)村宅基地與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用地容易區分,但鄉鎮(鎮)村辦企業建設用地難以把握。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鄉鎮(鎮)企業集體建設用地的隱性流轉更為普遍。有的鄉(鎮)村辦企業以集體建設的名義入股、合資、實為出租;有的集體建設用地以個人名義出讓等。為嚴格執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政策,堅決遏制和糾正非法占用農用地進行非農建設的行為,國務院辦公廳2008年下發《關于嚴格執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07]71號),要求嚴格執行土地利用控制制度,嚴格控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
根據上述規定,集體土地所有人依法以股份、合資等形式設立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企業,應當具備三個條件:一是,企業性質必須符合《鄉鎮企業法》的有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第二條規定,鄉鎮企業必須是在鄉鎮(含所轄村)設立的有支農義務的各類企業,其中主要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民投資,也就是說,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民投資超過50%,甚至不足50%,但可以起到持股或實際支持的作用。鄉鎮企業符合企業法人條件的,依法取得企業法人資格。二是要依法審批。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條的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興辦企業或者以土地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興辦企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案件司法解釋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3-22同居關系是否是家庭關系
2021-03-16事實婚姻是否受法律的保護
2021-01-05一稿多投的行為違法嗎
2021-01-01產品本身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3-25肇事司機死亡誰賠償給受害人
2020-11-23醉駕行政處罰單多長時間下達
2020-12-07行政執法行為的分類
2021-03-17未辦理結婚手續如何分手
2021-03-12父親已死能討贍養費嗎
2020-11-28訴訟保全可以查封到期債權嗎
2020-12-17國企改制重組員工補償金怎么算
2020-12-10遺產放棄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1學生在校外發生事故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土地糾紛主體責任是什么
2020-11-275年后的房產贈與還要交稅嗎
2021-01-06單位集資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10疫情期間公司放假有工資嗎
2021-01-31意外險購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飛機延誤一小時賠償嗎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