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執法行為內容繁雜、形式多樣,我們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各種分類:
一、羈束裁量的行政執法與自由裁量的行政執法
這是依行政執法受到法律規范拘束程度的不同,對行政執法行為進行的分類。
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明確而具體的規定執行的,稱為羈束裁量的行政執法行為;法律、法規雖有規定,但在其范圍、方式、種類、數量等方面又允許有一定的選擇余地或一定的選擇幅度的,稱為自由裁量的行政執法行為。
區分羈束裁量和自由裁量的意義,在于區分行政執法行為的違法與不當。即是說,當事人對屬于羈束裁量的行為不服屬行政執法是否違法的問題,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對自由裁量的行為不服,則屬于行政執法是否“適當”(或是否顯失公正)的問題,除行政處罰外,一般不屬于行政訴訟解決的問題。
二、依職權和依申請的行政執法行為
這是依行政機關是否可以主動采取執法行為所作的分類。
依職權的行政執法行為是指行政機關可以不依相對一方申請,依照法定職權主動進行的行政執法行為。如稅務機關收稅的行為;依申請的行政執法行為是指行政機關只有在相對一方提出申請之后才能實施的行政執法行為。如頒發駕駛執照、進行結婚登記等行為。
區分依職權和依申請行為的意義則在于,不依法定職權主動執法將構成行政失職;而對依申請的執法行為,只要當事人不提出申請,行政機關并無責任,只有在當事人提出申請,行政機關不予答復,才構成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責任。
三、需受領與不需受領的行政執法行為
這是以行政執法行為是否需相對方受領為標準所作的分類。
需受領的行政執法行為,是指必須經相對一方受領方能生效。受領是指相對一方確實得知行政機關采取某一影響其權利義務的行政執法行為。受領不等于通知,也不等于取得相對一方的同意。不需受領的行政執法行為,是指無須相對一方受領,只要行政機關作出決定,予以公告就能生效的行政執法行為。
對需受領的行政執法行為,行政機關如果未按法定程序使相對一方受領,將是無效的行為。
四、單方性的與雙方性的行政執法行為
這是以行政執法行為是行政機關單方意思表示或行政機關需征得相對一方同意的雙方意思表示為標準所作的分類。
行政執法一般都是以行政機關的單方意思表示即可成立。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有些必須取得相對一方的同意,即形成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雙方之間的“合意”,這就是行政合同,或稱為合意(合同)性的行政執法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權的時效抗辯權多久提出才是有效的
2020-12-09行政監督證能執法嗎
2021-01-22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的標準
2021-01-25個人獨資企業違法如何處罰
2021-01-02知識產權一般幾年過期
2021-03-02船舶留置權的留置物的修理費歸誰
2021-01-13填寫支票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11重婚罪包括哪些行為 什么情況屬于重婚
2021-01-14親子關系如何確認或否認
2020-11-28勞動者不承認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0-11-10終止勞動合同是否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呢
2021-01-18農民工工傷可享受哪些待遇?
2020-12-15北京市是經濟性裁員標準
2021-01-17飛機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7飛機延誤險賠償標準有哪些
2021-02-08買了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1-282020飛機航班延誤賠償
2021-02-15精神病人縱火保險公司需要賠付嗎
2021-03-04非直系親屬可以做投保人嗎
2021-02-12對保險財產損失獲得賠償后終止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