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害賠償,是指一方當事人未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失時,依照法律和合同規定應當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原則上,損害賠償責任只是補償性的,懲罰性的除外。根據等價交換原則,民事主體對他人造成損害的,必須以相同的財產予以賠償。因此,一方違約后,必須賠償另一方所遭受的一切損失。但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也有例外。經營者弄虛作假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加倍賠償消費者的損失。本文是我國法律上唯一的懲罰性賠償。定金,是指一方當事人為保證合同的履行,按照合同標的物金額的一定比例,向另一方當事人預先支付的款項。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的定金金額不得超過合同標的物金額的20%,超出部分由接收方返還或抵作價款。付款人不履行合同約定義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款人不履行合同約定義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由此可見,定金責任是一項懲罰性規定,其目的是督促雙方積極履行合同義務。首先,定金與違約金的關系。由于我國的存款在性質上屬于違約金,具有預繳違約金的性質,因此在目的、性質、功能等方面與違約金是相同的,不能一視同仁。《合同法》第116條規定,合同約定了定金和違約金的,守約方可以也只能選擇最有利的責任形式。應當指出,這一規定針對的是同一違約行為,既有違約金,也有定金責任。
如果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和定金是不同的違約金,且二者之和不太高,當一方同時實施不同形式的違約時,兩種形式的責任可以同時使用。其次,違約金與損害賠償金的關系。一般來說,合同約定的違約金應視為預先確定的損害賠償金數額,因此違約金與約定的損害賠償金不能并存。違約金與法定賠償金是否并存,關系到違約責任的適用是否以實際損害為基礎,以及國家對違約金的干預。原則上可以說,違約金的使用不以實際損害為依據,無論損害是否發生,當事人都應當支付違約金。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罰金低于損失的,可以請求適當增加。因此,雖然違約金的適用不是以實際損失為依據,但違約金數額的最終確定與實際損失數額密切相關:法院或仲裁機構對違約金數額的調整是以實際損失數額為依據的。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裝地板鼓包向誰索賠
2021-01-28嫖娼未遂怎么處罰
2020-12-20網絡名譽侵權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2021-02-20未經批準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的會坐牢嗎
2020-12-17經濟補償金能否分期支付
2020-12-01員工簽訂競業限制條款注意事項
2020-12-11企業和個人勞動關系如何證明
2020-11-30侵權案件中人身險可否獲得賠償
2021-01-30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內容是什么
2020-11-11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四)
2021-01-10獨居老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如何理賠
2021-03-07企業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3-08企業財產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建立保險保障基金的管理方法
2021-01-01保險合同的解除形式可分為哪幾種
2020-12-28土地轉包和轉讓有什么不一樣
2021-01-23土地入股怎么分配利息
2021-02-27關于土地流轉政策
2021-01-10農村征地,荒地補償應該給誰
2020-11-17有宅基地的如何拆遷補償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