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一審舉證期限法律規定
《解釋》第九十九條人民法院應當在審理前的準備階段確定當事人的舉證期限。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并經人民法院準許。
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舉證期限屆滿后,當事人對已經提供的證據,申請提供反駁證據或者對證據來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進行補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確定舉證期限,該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解釋》規定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十五日,第二審案件提供新證據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十日,修改了此前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二審案件沒有舉證期限,若提供新證據,除不開庭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以外,其他應在開庭前或開庭審理時提出的舊規定。同時《解釋》規定在縮短庭審前準備階段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的同時,又給當事人提供了在之后提供反駁證據或補正證據的機會;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方式——簡單規定法院指定舉證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更符合民事訴訟實踐要求。
在訴訟舉證時,當事人應當注意這樣幾個方面:
1、當事人應當尋找與自己案件有關的法律文件,看誰應負舉證責任,自己是否有必要舉證,是否存在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如果自己應該舉證,就必須盡力尋找有利于自己的證據。
2、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所提供的證據必須真實、合法。一是真實,這要求當事人萬萬不能為了達到打贏官司的目的,不擇手段編造、偽造證據或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如果這樣,不僅注定要輸掉官司,情節嚴重的自己還會吃“官司”。二是合法,這里主要強調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在收集證據時手段要合法。
3、把握好舉證中心。當事人在打官司時不能漫無目的、漫無邊際地向法院提供證據,而應緊緊圍繞自己的訴訟請求及陳述的事實進行舉證,這就是舉證中心。偏離此中心,就會適得其反,欲速則不達。
4、及時向法院提交證據。當事人握有充分確實的證據,但如果不向法院遞交,這證據就毫無意義。而向法院提交,何時合適呢?在我國尚無關于提交證據的時限規定,因而從原則上講,起訴或答辯時、開庭前、開庭中,甚至二審審理時都可以提交證據。但為了提高訴訟效率,當事人最好在庭前交換證據,這樣既有利于當事人進行事先準備,又有利于法院迅速結案。
5、利用開庭審理前審查起訴狀或答辯狀的機會,審查對方當事人所提供的證據,判斷其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從而在庭審質證過程中掌握主動。
民事訴訟一審舉證期限法律規定的相關知識如上,在民事訴訟的時候如你不希望自己拿不到相關的經濟補償,就必須要能夠遵循好相關的法律規定。關于民事訴訟一審舉證期限自己不懂需要律師的幫助,可以在線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人不能錄用為公務員
2021-02-21勞動監察什么情況下會出調解書
2021-01-17員工股權激勵解禁后多久能賣
2021-01-12外國人可以自行申請專利嗎
2021-01-04欺騙性商標誤認的主要情形有哪些
2021-03-062020婚前財產協議怎么寫,婚前財產協議有效嗎
2020-11-27父親放棄繼承房產孫子能繼承嗎
2021-02-27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差別有哪些
2021-02-11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陸上運輸貨物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人身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1-26保險公司變更出資人股權轉讓審批是怎么進行的
2021-02-04事故報案私了后保險理賠嗎
2021-02-13失效
2020-12-31土地上如何設立承包經營權
2021-03-24農用土地轉讓流程是什么
2020-11-28影響房屋拆遷補償的因素有哪些
2020-12-31拆遷獎勵時間過了怎么辦
2021-01-10上海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有哪些
2021-01-21違法建筑如何認定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