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質人借質押手機后趁機逃跑
被告王某將其蘋果iPhone 6S手機以5000元的價格質押在一家寄售公司。第二天晚上,王某敲門進入寄售店,以查詢手機中儲存的電話號碼為由,向店主借了一部手機。王某假裝尋找自己的手機號碼,游蕩到商業銀行門口。他看到文在商業銀行柜臺打電話,趁機拿著蘋果iPhone 6S手機逃到門口。文某追不上,于是王某帶著手機逃離現場。其次,出質人構成何種犯罪本文認為本案被告人王某構成盜竊罪。盜竊和搶奪都是法定的自然犯罪。類型犯罪的共同點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背他人意志,非法取得他人占有。(1) 根據傳統刑法理論,盜竊罪客觀上表現為轉移自己或者第三人控制的公私財產,以秘密盜竊的方式非法占有的行為。秘密盜竊是指行為人以他認為不被他人發現的方式占有他人的財產。只要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是偷盜,即使客觀上已經被他人發現或觀看,也不會影響盜竊性質的認定。具體含義包括以下三點:第一,秘密竊取是主觀的,即行為人采取他人不知道的手段,包括明目張膽的竊取;第二,秘密針對的是財產所有人或保管人、持有人;第三,秘密必須貫穿于行為人的整個行為。(2) 我國理論界普遍認為,搶奪罪的成立要求行為人公開搶奪他人財物,具體是指搶奪被害人持有或者管理的財物,其方式可以使被害人立即發現。一般來說,“明目張膽”是指突擊搶奪財物的行為,使他人抗拒為時已晚,獲取大量財物。這種“明目張膽”并不是說搶奪行為必須在不特定的人或者多數人面前進行,而是指當眾搶奪財物的行為,或者受害人能夠當場知道財物被搶的行為。搶奪行為具有直接搶奪財產的動機,但暴力的客體是財產而不是財產的合法持有人。
綜上所述,區分兩罪的關鍵是行為人是否秘密取得財物。當行為人以輕微暴力取得被害人的財產,被害人不知道財產的轉移和占有時,屬于盜竊;當行為人轉移和占有被害人的財產時,知道被害人知道,即使行為人采取和平手段,他也應該犯搶劫罪。本案中,被告人王某借用質押手機查詢號碼只是預先設計的詐騙行為,其真正目的是趁被害人不注意通話時,持蘋果手機逃離現場。筆者認為,王某的行為屬于盜竊行為。雖然被害人借用了手機,手機被被告人持有,但合法占有關系并未轉移。受害人當時在打電話,并不知道。被害人發現后,他追不上,這符合盜竊的“秘密”特征。王應被判盜竊罪。
綜上所述,出質人借用質押手機后逃跑,構成盜竊罪。相信通過閱讀以上介紹,我們對出質人借用質押手機后逃逸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對此有任何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律師。他們會給你一個專業的答案。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教唆她人賣婬怎么判
2020-12-07征地補償計算公式是怎樣的呢
2021-02-12銀行按揭貸款需要繳評估費用嗎
2020-12-20盜竊罪量刑標準數額
2020-11-24怎么取保候審?取保候審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02怎樣通過申請支付令來要債
2021-02-15擔保合同無效怎么處理
2021-03-04房地產中介機構的設立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09房產證更名程序有哪些
2020-11-13大連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有哪些
2020-11-09勞動合同期限規定
2021-01-22辭退職工的要求是什么
2021-01-24合同生效后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是否確立
2021-01-04再保險是如何分類的
2020-12-03保險合同責任免除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30身患重疾意外摔傷致死保險公司不予賠付嗎
2021-01-08家中失火保險可以賠嗎
2021-01-24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
2021-02-23修高鐵征收補償與城市規劃拆遷補償,有區別嗎
2020-11-25哪些法律規定情形可以退房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