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質人借質押手機后趁機逃跑
被告王某將其蘋果iPhone 6S手機以5000元的價格質押在一家寄售公司。第二天晚上,王某敲門進入寄售店,以查詢手機中儲存的電話號碼為由,向店主借了一部手機。王某假裝尋找自己的手機號碼,游蕩到商業銀行門口。他看到文在商業銀行柜臺打電話,趁機拿著蘋果iPhone 6S手機逃到門口。文某追不上,于是王某帶著手機逃離現場。其次,出質人構成何種犯罪本文認為本案被告人王某構成盜竊罪。盜竊和搶奪都是法定的自然犯罪。類型犯罪的共同點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背他人意志,非法取得他人占有。(1) 根據傳統刑法理論,盜竊罪客觀上表現為轉移自己或者第三人控制的公私財產,以秘密盜竊的方式非法占有的行為。秘密盜竊是指行為人以他認為不被他人發現的方式占有他人的財產。只要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是偷盜,即使客觀上已經被他人發現或觀看,也不會影響盜竊性質的認定。具體含義包括以下三點:第一,秘密竊取是主觀的,即行為人采取他人不知道的手段,包括明目張膽的竊取;第二,秘密針對的是財產所有人或保管人、持有人;第三,秘密必須貫穿于行為人的整個行為。(2) 我國理論界普遍認為,搶奪罪的成立要求行為人公開搶奪他人財物,具體是指搶奪被害人持有或者管理的財物,其方式可以使被害人立即發現。一般來說,“明目張膽”是指突擊搶奪財物的行為,使他人抗拒為時已晚,獲取大量財物。這種“明目張膽”并不是說搶奪行為必須在不特定的人或者多數人面前進行,而是指當眾搶奪財物的行為,或者受害人能夠當場知道財物被搶的行為。搶奪行為具有直接搶奪財產的動機,但暴力的客體是財產而不是財產的合法持有人。
綜上所述,區分兩罪的關鍵是行為人是否秘密取得財物。當行為人以輕微暴力取得被害人的財產,被害人不知道財產的轉移和占有時,屬于盜竊;當行為人轉移和占有被害人的財產時,知道被害人知道,即使行為人采取和平手段,他也應該犯搶劫罪。本案中,被告人王某借用質押手機查詢號碼只是預先設計的詐騙行為,其真正目的是趁被害人不注意通話時,持蘋果手機逃離現場。筆者認為,王某的行為屬于盜竊行為。雖然被害人借用了手機,手機被被告人持有,但合法占有關系并未轉移。受害人當時在打電話,并不知道。被害人發現后,他追不上,這符合盜竊的“秘密”特征。王應被判盜竊罪。
綜上所述,出質人借用質押手機后逃跑,構成盜竊罪。相信通過閱讀以上介紹,我們對出質人借用質押手機后逃逸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對此有任何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律師。他們會給你一個專業的答案。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上市具有哪些優缺點
2021-02-10與外國人締結婚姻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27被車撞如何索賠
2020-12-09交通事故能否就傷殘單獨訴訟
2021-01-21非法轉讓土地是否有追訴時效
2021-03-10勞動糾紛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2-13人身安全保護令是由哪一個部門負責發出的
2020-11-22家暴屬于治安案件嗎
2020-12-28寄存人不支付保管費怎么辦
2021-01-13合同擔保概述
2020-12-07如何防止二手房中介亂收費
2020-11-30房產證抵押貸款還需要銀行流水嗎
2021-01-05簽勞務外包合同是勞務派遣工嗎
2020-12-29協議離婚后能不能要回孩子撫養權
2020-11-20在哪些條件下被保險人可以行使委付
2021-01-05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3冰雹砸車保險賠嗎,如何理賠
2021-02-22允許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有哪些好處
2021-01-29因污染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0-11-21保險法定受益人具體是指哪些人員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