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轉讓的法律效力一、擔保轉讓的概念和構成要件,擔保轉讓的概念是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被擔保物的所有權或者其他權利轉讓給債權人,以保證債務人債務的履行。清償債務時,標的物應當返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優先受償的權利。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是擔保權轉讓的設定人,債權人是擔保權轉讓的債權人。根據上述定義,轉讓擔保的構成應當符合下列條件:(1)根據合同約定,債務人承擔實際債務或者未來債務;(2)為保證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屬于自己的財產或者其他權利轉移到債權人名下;
(3)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應當將擔保物返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相反,債權人對擔保物享有優先受償權。第二,轉讓擔保的特點。所謂非典型擔保,不同于物權法和擔保法規定的典型擔保形式。這不是一種典型的擔保形式。它有其自身的特點,屬于非典型擔保形式。在審判實踐中,我們常常將其與《擔保法》和《物權法》規定的抵押權、留置權、質權相混淆。本文結合抵押權、留置權、質權的相關法律規定,論述了轉讓擔保的特點。轉讓擔保合同成立后,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提供的擔保物的所有權必須轉移到債權人名下。抵押、留置、質押合同成立后,標的物的所有權不轉移,所有權仍以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的名義存在,仍歸原所有人所有。關鍵區別在于擔保標的的所有權是否已經轉移。在審判實踐中,轉讓擔保容易與法律禁止的流動性抵押相混淆。當事人約定擔保標的物轉移到債權人名下的,債務人到期不履行債務的,標的物歸債權人所有,債權人有權拍賣或者變賣標的物,清償債務人債務。事實上,流動抵押和轉移擔保有著明顯的區別。是指債權人與抵押人訂立抵押合同時,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抵押物歸債權人所有。兩者的關鍵區別在于抵押物的所有權是否已經轉移。合同成立后,債務人應當將擔保物的所有權轉移給債權人,實際發生所有權轉移。但是,流動抵押僅規定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抵押物歸債權人所有,不存在所有權的實際轉移。
2。轉讓擔保標的物雖以債權人名義轉讓,但債權人在債務人履行期限前無權處分。但是,抵押權成立后,抵押人可以在債務履行前處分抵押標的物的一部分,如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可以再抵押,標的物(如房屋)也可以出租。動產、不動產等物權可以作為轉讓擔保的標的物。抵押的標的物限于動產和不動產;質押的標的物限于動產和權利;留置的標的物限于與債權屬于同一法律關系的動產。因此,可以承擔轉讓擔保的標的物的范圍比設定抵押權、留置權、質權的標的物的范圍要廣得多。債權人轉讓擔保的,應當在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將擔保標的物返還債務人,并與債務人辦理轉讓手續,將所有權轉移到債務人名下,恢復擔保標的物在轉讓前的原狀。但是,抵押權成立時,抵押物的所有權不轉移。債務人履行債務后,以抵押權為基礎的債權人抵押權消失,抵押物上的權利負擔也隨之消失。不存在返還標的物的問題;在質權和留置權中,質權人和留置權人僅依法占有標的物,不存在所有權轉移的問題。在債務人履行債務后,才將標的物的合法占有權返還債務人。第三,擔保轉讓合同的法律效力。然而,隨著我國《擔保法》和《物權法》的立法和實施,擔保被界定為物權,但《物權法》并未將擔保的轉讓規定為物權。根據物權法定原則,擔保轉讓合同中的擔保協議應視為無效。《物權法》第五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這一條是關于物權的法理。物權法定原則是指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當事人不得自由設定和變更。這從根本上消除了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當事人不能協商創設新的財產權,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財產權范圍內。但是,這種擔保并不是物權法規定的,而是當事人自行協商確定的。因此,這種擔保不具有物權效力,也不產生物權效力,違背了法定物權原則,當事人之間的約定應當無效。但是,轉讓擔保合同仍然是債權合同。由于擔保物的轉讓違反了物權法定的基本原則,合同中關于擔保物轉讓的約定無效,但不影響合同其他條款的效力。合同約定如何處理抵押物清償債務的,應當認定為有效協議,然后按照協議處理抵押物清償債務人債務,以保證債權的實現。第四,在民間借貸中應注意的問題1、明確債權通過對以上兩個案件的比較,可以看出不同債權可能導致對此類案件的不同判決。《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二十四條也明確了這一思路,當事人仍要求繼續履行買賣合同的,法院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因此,在處理此類案件時,如果結合交易價格、交易習慣、結算方式、資金流向等信息,能夠確定當事人簽訂買賣合同的真實意圖,則是為民間借貸行為提供擔保,而不是轉讓買賣雙方的所有權主題。在確定訴訟請求時,應當利用民間借貸的法律關系提起訴訟請求,而不是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請繼續履行買賣合同。由于我國法律禁止流動性合同的效力,即使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確認了買賣合同轉讓擔保的效力,擔保權人即此種情形下的貸款人也不能根據買賣合同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但需要履行相應的清償義務并實現買賣合同標的物的,如有剩余的,應當返還給借款人。如有差額,由借款人補足。這也是二審法院在上述(2015)黑高上中字第74號案中的思考。根據對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的理解,借款人與貸款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仍然是債權法律關系,貸款人因買賣合同不能取得標的物的物權。特別是當買賣合同的標的物為不動產時,這種轉讓擔保行為沒有雙方的抵押登記就不能產生排他性法律效力。貸款人可以就標的物的拍賣金獲得賠償,但當標的物上存在其他專有權時,貸款人不享有優先受償權。轉讓擔保的概念是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被擔保物的所有權或者其他權利轉讓給債務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故意放別人輪胎氣構成犯罪嗎
2021-01-14不簽勞動合同支付雙倍工資的法律依據
2021-02-18股權轉讓發生糾紛可以減資嗎
2021-03-09檢察院不批捕后,可以取保候審嗎
2020-12-17訴訟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離婚時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2021-02-08政府單位非法招工如何處罰
2021-01-02樓宇外墻面使用涉及什么法律問題
2020-11-15單身青年的購房標準是什么
2021-02-04臨時用工合同是否可以不繳納社保
2021-03-13單位不出具書面辭退證明,勞動者如何維權
2020-11-22護士實習期間犯了錯誤誰來承擔
2021-03-15被保險人范圍及人壽保險理賠申請人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1產品責任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5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隱瞞病情,合同有效嗎
2020-12-15保險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1-03-16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怎么辦
2021-01-26失業保險基金被挪用怎么辦
2021-02-18車禍報保險要什么手續
2020-11-17對保險法適用范圍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