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張某(農村居民)將宅基地上的自建房屋以125萬元的價格出售給陳某(城市居民)。當月,陳某支付了123萬元購房款,其余2萬元因未辦理過戶登記而未支付。
2015年12月,該村被政府納入拆遷范圍。按照拆遷補償辦法,如果房屋被積極拆遷,將給予獎勵。在沒有通知陳某的情況下,張某組織人員拆除了房屋,并獲得了相應的獎勵。經鑒定,被拆遷房屋及其財物價值160萬元。第二,行為人構成什么罪。理由如下:
(1)本案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張某應退還預收的購房款。根據《物權法》第147條確立的“房地產一體化”原則,農村房屋轉讓涉及宅基地使用權,因此國家明令禁止城鎮居民購買農村房屋。城鎮居民陳某不具備購買農村宅基地住房的主體資格。陳、張二人的房屋買賣合同違反了《土地管理法》第十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規定。因此,應當按照《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予以認定,即“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如果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張某將退還相應的購房款。
(2)本案房屋所有權未轉移,張某不構成侵占罪。《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消滅,依法登記后生效。”。陳某交了大部分房款并入住使用,但尚未辦理過戶登記。其實,要完成登記過戶是不可能的。房子的所有權仍然屬于張某。《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所有人有權依法占有、使用、受益和處分其不動產或者動產”,張某有權從該房屋取得收入。拆遷補償金、積極拆遷獎勵等收入應歸張某所有,其行為不構成侵占罪。
(3)本案中,房屋內其他物品應受刑法保護,張某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首先,張某和陳某的房屋交易無效。張某應將預收的購房款退還給陳某。張某是此次拆遷中被拆遷的法人。其拆除房屋主體的行為是合法的,并依法獲得相應的拆遷補償和積極拆遷獎勵。其次,陳某入住后,對房子進行了裝修和裝飾,并添置了家具、家電等生活用品。這些附屬設施和物品的所有權屬于陳。未經陳某同意,張某將房屋主體拆除,并毀壞附屬設施等物品,給陳某造成經濟損失。如果受損財產價值達到刑事立案標準,陳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毀壞財產罪。綜上所述,拆除已經出售但尚未轉讓的房屋,嚴重構成故意毀壞財產罪。相信通過閱讀以上介紹,您對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對此有任何法律問題,請咨詢律師網,他會給你一個專業的答案。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衛生局下行政處罰要多久
2020-12-18依法不追究原則有哪些
2020-12-21婚前協議公證的意義協議有哪些具體內容
2020-11-20被關在豬圈里與豬爭食 女子精神失常
2021-03-12物流合同中仲裁條款的效力有哪些
2021-02-17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能否要求重新仲裁
2020-12-13已經離婚了還算婚姻糾紛嗎
2020-11-09無權代理合同的撤銷權
2021-02-17繼承權的放棄有什么要求
2020-12-23農村無證土地糾紛怎么處理
2020-11-09房地產開發企業發票如何管理審核
2021-02-11初入職場必須了解的十個法律問題
2021-02-22派遣到其他公司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15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務合同承擔什么責任
2021-03-02離職后利用公司的商業機密合法嗎
2021-02-01單位能否單方調動員工崗位
2021-01-30再保險合同的獨立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2020-12-19如何終止保險合同
2020-11-11在被保險人同意的視角下談贈與人身保險合同
2021-02-27人身侵權與保險理賠是否兼得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