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離婚率的升高,越來越多人通過簽訂婚前財產協議來約定各自婚前財產的歸屬。但是如果簽訂的婚前財產協議不符合法律規定則會被認為無效。那么,婚前財產協議的生效要件有哪些,怎樣簽訂協議才會生效?
1、婚前財產協議形式上必須是書面的。形成書面的文字,既可以是夫妻雙方自行達成,也可以是在公證部門的參與下達成,但公證并不是法定必需的程序,只要是夫妻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就不能推翻該婚前財產協議形式上的合法有效性。
2、婚前財產協議內容上必須合法。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雙方可以約定的財產是指婚前財產及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所得財產,它既可以是生活資料,也可以是生產資料,既可以是有形資產,也可以是無形資產,但都必須是屬于他們兩個人的財產,如果本不屬于他們兩個人的財產或尚未確定是否存在的財產又或是涉及第三方權屬的財產,均不在此列。
由此可見,婚前財產協議的簽訂具有很大的意義,它可以為解決以后發生的財產糾紛提供很大的便利。
知識延伸:婚前財產協議的效力保障
(1)意思表述要明確
意思明確是任何一種協議都要求的,對于婚前財產協議的要求也是一樣。而且,婚前財產協議,基于其簽訂當事人身份的特殊性,有了明確的意思,日后不致因協議的理解發生爭執而產生不必要的矛盾隔閡。其意思的明確表面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婚前財產范圍明確。
無可否認,婚前財產協議中并不一定非得把所有的婚前財產都標注清楚,而只需把需要特別提出的,或以供婚后分享的財產列明即可。更何況,由于財產具有流通性的特質,很容易產生婚前財產協議不明確的爭執。為此,若只是列出了自己的一部分財產,應在協議中明確有其他財產的意思表示為宜。
二是婚前財產婚后共享的比例明確。
在婚后可以與愛人共享的財產內容,以及共享的比例應該清楚,千萬不能欲說還休,并且認為對方應該知道自己的意思。
三是財產描述要明確。
在實踐中,由于財產描述不明確最終導致認為協議約定不明而不予確認的案例不在少數。比如房產的描述,很多伴侶在作婚前財產協議時,對于一方的婚前房產只是寫“某某小區的房屋歸雙方共同所有”,這就是一個有問題的描述。首先,某某小區這一稱謂,往往只是開發商出于宣傳需要定的樓盤名稱,公安機關的戶籍管理以及房屋產權登記部門的地理位置確認,都不會出現該樓盤的名稱,可以說,這個小區名稱并不是法律稱謂。正確的名稱應該××市××區×街道×號×單元× 號。其次,一個城市當中可能會出現多個同名小區,因而會造成處所描述不確定。第三,該房屋的購買者可能在同一個小區有幾處房產,而其實只是約定共同居住一處歸雙方共同,這就容易產生究竟是一套還是幾套共有的爭議。第四,假如該房屋的產權登記手續還沒辦理,從法律上來說,就不擁有產權,這使得對方在發生夫妻矛盾時,可以提前轉讓。因此,正確的描述應該是“某買賣合同項下的財產權利由雙方共有”。
(2)條件設定清楚
協議的生效若未作特別約定的話,一般是結婚登記后生效。在大多數情況下,伴侶在簽訂協議時都會寫“本協議自雙方簽字時生效”。對于婚前財產協議來說,明顯的是為結婚后共同生活所簽署的約定,也即應以結婚登記為有效要件。其二,有的伴侶在約定婚前財產歸婚后共有時,會作出這樣的約定,“若雙方不離婚,則此財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這種財產約定,實際等于沒有約定。從財產協議的最終效果來說,為離婚財產分割提供了便利。此類約定,對于非財產所有者一方來說,顯然是不利的。
(3)體例規范明了
意思的表述清楚,層次分明,不致發生歧義。作為協議來說,還是要遵從一定的范例格式。
律霸小編為您整理這篇文章,希望本文的內容能夠幫助您更順利地完成婚前財產協議的簽訂。
?
??? :
??? 2017年最新婚前財產協議的范本
??? 辦理婚前財產公證有哪些好處?
??? 怎么辦理婚前財產公證?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用人單位勸退怎么經濟補償
2021-03-12行政機關撤銷行政許可造成損失的該如何處理
2021-02-24公司能扣員工多少工資,能全扣嗎
2021-03-16不履行撫養義務能否得到贍養
2021-02-13公司惡意收購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2-18如何算是冒充注冊商標的行為
2021-01-28二審推翻一審結果一審法官會被追責嗎
2021-01-30交通事故雙方同等責任對方沒保險怎么辦
2021-02-26被公司騙了簽了工傷賠償協議怎么辦
2020-11-26外孫有代位繼承權嗎
2021-02-10工傷贍養費老人可以領多久
2021-03-13勞動糾紛加班費可以要幾年的
2020-12-22如何選擇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
2020-12-22海洋貨物運輸保險
2021-03-15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1-26人身保險糾紛的管轄是如何的
2021-02-01報保險需要出示駕照嗎
2021-03-06二手車車險不予理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8保險理賠原則是什么
2021-03-18無法找到第三者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無責車輛損失賠償責任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