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的規定,在我國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必須同時滿足下列條件:因同一雙向合同,雙方債務均已到清償期,對方有可能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不符合約定的債務。下面逐一分析應用程序的組成元素。同時履行抗辯權的適用以“因同一雙重服務合同而產生的相互義務”為基礎。這一要件的構成要件包括:雙重服務合同、基于雙重服務合同的義務和支付關系,分別描述為:(1)雙重服務合同是指一方當事人承擔支付義務,另一方負有支付服務合同價款的義務。雙重合同在理論上與單一合同相對應,絕大多數合同都是雙重合同。同時履行抗辯權只能發生在雙重合同中,不能在單一合同中行使,因為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法律基礎在于履行與履行待遇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理論上稱之為雙重合同的含義。我國新合同法規定,可以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合同有銷售合同、租賃合同、承攬合同、運輸合同、倉儲合同、有償倉儲合同、有償委托合同、計息合同等,勞動合同、保險合同等合同也可以同時行使抗辯權。對于供電合同、供水合同、供氣合同、供熱合同等連續供貨合同能否享有這種抗辯權存在不同意見,但筆者傾向于同時行使抗辯權,因為這種合同也是一種雙向合同,雙方的債務也受到牽連。一方當事人前一次履行不符合約定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在后一次履行中行使抗辯權。(2) 同一合同引起的債權債務。
可以要求同時履行抗辯的人必須是同一雙邊合同產生的債務。如果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債務不是基于同一雙向合同,即使事實上存在密切關系,也不能同時行使抗辯權履行。共同債務是指雙方債務之間的對價或牽連關系。當事人之間的履行和平等履行,必須具有各方認可的同等價值。從各國立法和司法實踐來看,對雙重合同的考慮只強調履行與履行待遇之間的相互條件和隱含關系,沒有考慮履行的性質和實際經濟價值,但要求當事人遵循公平、對等的原則。(1)主要義務和從屬義務。在雙向合同中,主履行義務與從履行義務之間是否存在對價關系和牽連關系,同時履行能否適用抗辯權,常常引起爭議。主履行義務是指構成某種合同類型的固有義務;次履行義務是以誠實信用為基礎的,其目的是保護和促進債權人履行利益的實現,債權人可以起訴債務人履行。一方面,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主要履行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有權拒絕履行其債務,包括主要履行義務和次要履行義務;另一方面,一方當事人僅僅違反次要履行義務的,但已履行主要履行義務的,另一方不得同時行使抗辯權。但是,如果從屬履行義務的履行與合同目的的實現密切相關,則應當認為從屬履行義務與對方主要履行義務之間存在默示對價關系。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抵押登記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1唯一住房能逃避法院強制執行嗎
2020-12-29同居關系財產的處理
2021-03-21要具備哪些條件才可以起訴離婚
2020-11-25什么是贍養費?贍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14煤礦工意外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19事業單位集資建房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12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轉正后辭退員工是否給賠償
2020-12-16勞動糾紛的一裁終局
2021-01-11人壽保險理賠指南的各種規定
2020-12-01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快遞車逆行出事保險理賠嗎
2021-03-24火災保險賠償賠償標準
2020-12-25怎么對保險業非法集資處理
2020-12-07住房抵押貸款保險怎么改
2021-01-19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注意什么
2020-12-29保險公司墊付方式是什么
2021-03-23財產保險合同的概述有哪些內容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