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所必需的費用。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應當在拾得遺失物時按照約定履行義務。”這是《物權法》對懸賞尋物的明確規定。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代,“拾遺”被認為是“污染人的行為”,索取報酬被認為是不道德的行為。不過,如果店主懸賞,又是另一回事嗎?現行法律對此沒有明確規定。物權法的上述規定無疑解決了這個問題。“保管失物的必要費用是多少?”?專家指出,這是指發現人為保管遺失物而發生的費用,如誤工費、交通費等,如果發現人提出的其他保管費不合理,失主有權拒絕支付。如果雙方不能達成協議,他們可以訴諸法院。物權法規定,遺失的財產應當返還債權人。發現的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權利人的,應當通知權利人及時領取;不知道的,應當發出通知及時領取。據了解,在物權法草案審議階段,草案曾規定,拾得人應當自拾得之日起20日內通知權利人拾得遺失物,或者送交有關部門。但考慮到時限過于嚴格,在審議過程中刪除了這一規定。
無人認領的失物怎么辦?根據《物權法》,無人認領的財產自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歸國家所有。
專家指出,這一規定主要是考慮到國家有關部門對遺失物的保管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如果失物長期無人認領,國家總是要承擔費用,這是國家的損失。規定半年無人認領的期限后,國家可以通過拍賣或者變賣的方式彌補保管費用。《物權法》還規定,拾得人應當在遺失物交付有關部門前和認領前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拾得人侵占遺失物的,無權要求賠償保管遺失物的費用,也無權要求權利人履行承諾的義務。
這一規定的主要目的是,發現人和有關部門應當認真履行保管職責。那么,“侵占”是一種什么樣的行為呢?專家指出,侵占罪主觀上具有占有目的,客觀上具有隱匿目的。
專家指出,《物權法》關于遺失物的相關規定,在鼓勵拾得人主動歸還或上繳遺失物的同時,發揚拾得不昧的傳統美德,保護拾得人從失主處獲得報酬的權利,以及向主人索要保管費的權利。它既不是對傳統道德的背叛,又促進了美德的延續。
希望您能通過以上內容對失物相關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的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立約定金與主合同定金不同違法
2020-12-04支票掛失流程
2021-02-22房東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單方面解除租房合同
2021-01-10民間借貸中夫妻共同債務如何認定
2020-12-05該怎樣辦理婚前財產公證
2021-02-01學生在體育課上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新《集體合同規定》注重對女職工特殊保護
2020-12-10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未登記的房產能繼承嗎
2020-12-16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23外資保險公司因分立解散需要批準才能解散嗎
2021-01-06什么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欺詐
2020-12-05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不同
2020-12-30法律對交強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16在不同保險公司投保人身意外和重大疾病險,如何理賠
2020-12-07失能
2021-01-25在農村承包荒地要辦哪些手續
2021-02-27土地權屬糾紛政府不受理是否可直接提行政訴訟
2020-11-29土地承包權與土地承包經營權有何聯系
2021-02-172014年土地登記代理人《法律知識》:自愿原則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