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人不同意解散的,如何處理
公司法第四十三條股東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由公司章程規定,除本法規定外,股東會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合并、分立的決議,公司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新《公司法》規定,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一)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其他原因因公司章程規定的解散而解散的;(2)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定解散的;(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解散的;(4)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第五條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三條的規定解散公司。通過對新舊《公司法》的比較,公司解散的規定有下列重大變化:一是公司解散的事由合并。原來的規定是分散的,現在合并成一個規定。第1-3項為任意解散,第4-5項為強制解散。這樣的規定可以讓人一目了然,對公司的解散有一個整體的概念;第二,新規將一項責令關閉擴大到三項,即依法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撤銷。對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公司營業執照的行為,原《公司法》沒有明確規定是否責令關閉。在實踐中,存在著一種爭吵現象。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了該公司的營業執照。公司想進入清算程序嗎?誰發起并負責清算程序?因此,一些公司沒有進行清算,其債權和債務沒有得到解決。依法有權責令關閉的,可以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政府部門,但只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才有權吊銷營業執照解散是否導致公司法人資格的終止,各國情況不盡相同在英國,解散意味著公司人格的終止。在我國,解散意味著公司人格的終止。美國、日本和歐洲大陸國家也是如此,這只會導致清算程序。只有在清算結束后,公司的法人資格才會消失。進入清算程序除因合并、分立解散外,其他解散需要清算。通過清算,終止被解散公司現存的法律關系,分配剩余財產,消除其法人資格。公司仍然存在,但應停止活躍的商業活動p>
在清算期間,公司存在,但不應開展積極的經營活動,即其活動僅限于與清算有關的事項。在某些情況下,公司的解散仍然可以恢復。在日本經批準自行解散的公司,應當在清算結束前由股東大會決議恢復營業。德國也是,如果想解散公司的法人不同意,該怎么辦?公司解散必須符合相應條件。如果符合解散條件,即使法定代表人不同意,也無法進一步阻止。如果你想解散公司,法人不同意,你不知道后續處理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你應該找律師指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轉賣借來的摩托車后將車竊回構成何罪
2020-12-08工傷鑒定下來后怎么領鑒定報告
2020-11-19指定管轄偵查時傳喚可否異地
2021-01-29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
2021-03-14住房公積金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1-03勞務分包合同適合什么法律
2020-12-07遭遇口頭辭職該怎么辦
2021-02-02星期天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合法嗎
2021-01-22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用理賠
2021-01-27車輛出險保險索賠技巧
2020-11-11再保險公司有什么樣的問題
2021-03-18本案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嗎
2020-12-12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失業保險基金是存在哪里的
2021-02-06機動車保險的形式
2020-11-12保險公司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5新保險法第十六條有什么疑義
2021-03-20耕地的承包期是多長時間
2020-12-16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用益物權不屬個人遺產能不能繼承
2021-01-15土地轉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