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糾紛的特點及表現形式
(一)主要特點:
1、勞資糾紛案件總量居高不下。隨著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的法律意識逐步提高,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和網絡不斷健全,勞動爭議呈顯性化,使近幾年來鄉鎮勞資糾紛數量明顯上升。
2、非公有制企業勞資糾紛數量占絕大多數,主要是私營和個體戶侵害職工合法權益引發勞資糾紛。
3、家庭作坊與勞動者之間發生的勞資糾紛增多且處理難度大。鄉鎮目前尚存在著大量家庭作坊,雇工人數少的幾人,多則100多人,勞動用工極為混亂,是勞動爭議產生和激化矛盾的源頭之一。
4、因追索勞動報酬、保險福利、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等經濟利益爭議居主導地位。勞動關系雙方對經濟利益的重視程度高于對權利的重視程度,由于勞動者處于勞動關系的弱者地位,個人很難為權利與用人單位抗衡,因此多從經濟利益方面找回損失,而用人單位對違約出走的勞動者,也大多以經濟賠償為由提出申訴。
(二)表現形式:
1、因用人單位拖欠、克扣、截留勞動者工資,壓低計件工價引發勞動爭議。一些用人單位未依法按月以貨幣的形式發放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每月只預借生活費甚至只發給餐菜票代生活費;有的用人單位接到生產訂單后未公布計價單價就立即安排生產,在完成訂單生產任務后也不公布計價單價,而在年終結算工資時壓低計件工資;有的用人單位在春節期間截留一個月工資待春節過后勞動者回來工作才發放,以維持企業的正常生產;部分建筑企業因工程款不到位拖欠農民工工資或勞動用工不規范,工程勞務層層轉包分包,導致班組長侵吞工人工資后攜款外逃,引發勞動者集體上訪,造成惡劣影響;有的用人單位生產經營不景氣,虧損嚴重,時常拖欠職工工資,個別企業主則采取攜款逃匿的做法逃避支付職工工資。
2、因履行勞動合同而引發大量的勞動爭議。《勞動法》頒布實施后建立了以簽訂勞動合同為主的新型勞動用工制度。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履行勞動合同中,用人單位無故辭退職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者擅自“跳槽”不支付違約金等情況屢有發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如何確定征地補償分配方案
2021-02-23非法排污水怎么處理
2020-12-29單位如何為員工報醫藥費,需要哪些手續
2021-03-04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要求有什么
2020-12-22抵押擔保物不夠償還債務怎么辦
2020-12-10追索權發生地有管轄權嗎
2021-03-02個人獨資股權贈與如何辦理
2021-03-09交通事故逃逸死亡賠償
2020-12-03個人信用破產能出國嗎
2021-02-10在被保險人同意的視角下談贈與人身保險合同
2021-02-27保險公司理賠時會調取監控嗎
2021-01-10已獲肇事者賠償,能否再要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10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責是什么
2021-01-20新保險法第十六條有什么疑義
2021-03-20被保險人放棄向第三人索賠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2-29土地承包年限
2021-01-04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特征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2021-03-17承包的土地可以建房嗎
2021-02-14城中村拆遷補償方案,非農業戶口如何補償
2020-12-06農村拆遷補償宅基地怎么劃分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