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婚姻法的宗旨是保護夫妻雙方的合法權益。在中國,婚后出生的孩子一般隨父姓,只有少數孩子會以母姓命名。新婚姻法關于子女姓氏的規定可能會改變這一傳統,新婚姻法第22條就體現了這一點。讓我們了解一下婚姻法22條婚姻規則的具體內容
婚姻法22條婚姻規則是什么根據新婚姻法第22條,子女可以隨父姓或母姓第二,新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解釋根據該條的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或母姓。隨父姓、隨母姓,是指以父母的姓為自己的姓,即子女與父親或母親的姓相同。孩子出生后,父母可以協商以誰的姓作為孩子的姓。例如,如果丈夫姓王,妻子姓李,他們的孩子可以是王或李。目前,我們的孩子大多跟父親姓,孩子的姓是他/她身份的標志。在中國歷史上,子女通常隨父姓,婦女婚后先隨夫姓。這與歷史上形成的繼承制度有關。奴隸制社會形成了父子繼承的繼承制度。在封建社會,土地和其他財產是按照血緣和宗族關系建立的嚴格等級制度分配的。因此,在奴隸制繼承制度的基礎上,形成了強調長子繼承的宗法制度。這實際上是按照封建宗法制度建立起來的繼承制度,而且,封建的繼承還包括地位的繼承,如頭銜的繼承、官吏攻蔭的繼承、食印的繼承等。這些制度嚴格要求婚生子女必須隨父姓,以證明其血緣關系。這種封建習俗在當時曾為許多國家所承認,有的還在法律中規定。例如,在英國,婚生子女以父親的姓氏為習慣。如果他是非婚生,他就用他母親的姓。19世紀初,普魯士法、奧地利民法和撒克遜民法規定,婚生子女以父姓為準,非婚生子女以母姓為準,棄兒由官員命名。在資本主義社會,長子獨立繼承制度被廢除。所有子女都是繼承人,繼承主要是財產而不是身份。隨著遺囑繼承制度的發展和完善,親子關系制度的確立,法律不再強調子女只能隨父姓。例如,《德國民法典》規定,孩子的出生姓氏是父母的婚姻姓氏。如果孩子是非婚生,親生父母有權照顧孩子,父親或母親的姓氏可以確定為孩子的出生姓氏。子女年滿五周歲后,父母確定婚姓的,子女同意接受后,婚姓才能成為子女的出生姓。但有些國家的原則是子女隨父姓,在國民政府時期,民法規定子女姓為父姓,子女姓為母姓。后來,修改為:孩子的姓氏來自父親。但是,沒有兄弟的,可以約定子女隨母姓。丈夫子女的姓氏應該是母親的,但可以約定丈夫子女的姓氏應該是父親的。1980年,我國《婚姻法》第16條明確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或隨母姓。這主要是因為夫妻之間的平等,夫妻雙方應該有同樣的權利決定自己孩子的姓氏。此外,考慮到中國人基于傳統的生育觀念,生了女孩后想生男孩,這不僅違反了計劃生育的原則,也不利于母親的健康,增加了家庭負擔。“子女可隨母姓”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無節制生育的危害,其精神與1980年《婚姻法》第16條相同,但刪去了“葉”字,即“子女可隨父姓或隨母姓”,這突出了父母在確定子女姓氏時的平等,進一步體現了男女平等和夫妻家庭地位平等的原則有些人認為公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名字,任何人都無權干涉。父母給孩子起名是對孩子自取名權的否定。事實上,孩子出生時沒有民事行為能力。子女成年后,可通過更名程序將父親的姓由隨父姓改為隨母姓,或由隨母姓改為隨父姓大多數非婚生子女隨母姓或隨父姓。繼子女可以保留原來的姓氏,即再婚前父親或母親使用的姓氏,或繼父或繼母的姓氏。如果繼子有辨別能力,就應該尊重他自己的意見。繼子在幼年時改姓繼父、繼母的,成年后有權改姓。在收養關系下,隨著收養關系的確立,收養親子關系也隨之確立。作為身份關系的標志,領養子女的姓氏應該相應地改變,以顯示身份關系的變化。因此,收養成立后,養父母可以變更被收養子女的姓氏。《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經當事人協商一致,被收養的子女可以保留原名。同時,該條還規定,領養子女可隨養父姓或養母姓,這與我國該條一致,長期以來,子女姓一般隨父姓,這似乎已成為一種社會習俗。但是,新婚姻法頒布后,子女的姓氏可以由父母協商,而雙方都有同樣的權利要求子女的姓氏與自己的姓氏相同,在征地拆遷中,人們有哪些權利姓名權的立法解釋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轉讓質押股權由誰來擔責
2020-12-19學生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1-21機票退票費如何認定
2021-02-18婚禮上搶婚犯法嗎
2021-01-24最新輕傷鑒定標準
2021-02-05婚內財產協議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1-14合同債權質押的債務人逾期不履行義務時該怎么做
2021-03-26房產繼承前調查要多久
2021-01-28幫別人擔保買房需要承擔什么責任呢
2020-11-19工地上受傷如何索賠
2021-03-16企業不執行勞動調解協議怎么辦
2021-03-21壽險投保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22人壽保單能轉讓嗎,人壽保險不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4以房養老和養兒防老哪個更告譜
2020-11-26醉酒肇事保險賠償嗎
2021-02-15違反保險法的行為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7旅游購買保險要注意什么
2021-03-26保險受益人的法定標準是什么
2020-11-29公眾責任險條款
2020-12-24什么是車輛劃痕險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