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續簽合同的補償是否以現行工資水平為依據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7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月薪,按照勞動者應得的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實際月數計算平均工資。經濟補償是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給予勞動者的經濟補償。經濟補償是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終止后,向勞動者支付的一次性經濟補貼。我國法律一般稱之為“經濟補償”,法國《勞動法》稱之為“辭退補償”,俄羅斯《勞動法》稱之為“辭退補償”。我國《勞動法》和勞動部1994年頒布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以下簡稱《經濟補償辦法》)規定,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履行期間,應當按照一定的標準一次性支付一定數額的經濟補償根據《勞動法》和《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的有關規定,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支付標準,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應根據違反或終止合同的不同情況而有所不同:(1)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和合同約定,拖欠工資,拒絕支付加班工資的;用人單位支付的工資低于當地工資標準的,應當按照當地工資的25%支付額外工資和經濟補償
(2)因勞動者患病、受傷或者不稱職終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在本單位工作滿一年,給予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給予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對身患重病、絕癥的,用人單位還應當增加醫療補貼。大病增加不低于醫療補助的50%,絕癥增加不低于醫療補助的100%。(3)用人單位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培訓或者更換工作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解除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和每年的工作時間,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工資高于社會平均水平三倍的,最多支付十二個月的經濟補償金p> (四)用人單位因勞動合同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而解除合同的;用人單位瀕臨破產,在依法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給予經濟補償,在單位工作滿一年,給予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在這種情況下,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沒有12個月的限制以上就是相關答案。經濟補償金的數額直接關系到員工一段時間的工資。工資越高,報酬就越多,公司的老員工也會相應增加一些。如果您有其他法律問題,可以咨詢律霸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醫療事故應該由什么部門處理
2021-03-20第三方支付有哪些弊端
2020-12-25安置房抵押貸款嗎
2021-02-20惡意競爭如何處罰
2020-11-28事故認定書如何修改
2020-12-20支付訂金了不想履行合同怎么辦
2021-01-31如何確定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
2020-11-242020輕微傷有等級嗎
2021-01-20購房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08中介賣房有哪些侵權現象
2021-02-21房地產稅制改革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2020-12-29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事業單位勞動糾紛是否可仲裁
2021-01-02人壽保險理賠有怎樣的標準
2021-02-14飛機起飛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6原告潘某 邵某訴被告某保險分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184s店涉嫌欺詐怎么索賠
2021-02-06保險公司不承擔或者免除承擔責任的情況
2020-12-25保險公司賠償的時限是什么
2021-02-14財險理賠計入什么科目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