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辭職時,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辦理辭職手續。
勞動合同終止時,用人單位應當出具勞動合同終止證明,并在15日內為職工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職工應按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補償金在交接結束時支付
用人單位應將解除的勞動合同至少保存兩年備查
辭職程序如下:1.原則上,員工應提前30天向人事行政部提交書面辭職報告,并領取辭職單。人力資源部;行政部對離職員工進行離職面談,了解離職原因并做好記錄
2.按《離職手續表》辦理相關手續:
(1)離職員工應將《離職手續表》交部門負責人簽字。部門負責人以上職位由總經理簽字
(2)離職員工所在部門的助理從離職員工手中收回工作許可證、員工手冊、工作服和辦公用品,助理確認交齊后簽字確認。(3)財務部檢查離職員工和公司是否存在財務欠賬(包括借款項目和出差報銷),如有欠賬,無拖欠,當場歸還,財務部應在辭職表上簽字確認
(4)在辭職表上簽字后,人力資源部;行政部向職工下發《關于與XX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5)人事行政部安排職工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解除勞動關系備案手續;根據備案審計意見,終止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社會保險關系;同時,對離職員工的公積金進行封存。原員工需要轉存公積金的,由人事行政部根據原員工提供的新賬戶轉存。需要提取公積金的,由員工本人辦理
(6)人事行政部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30日內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保險待遇審核手續(7)人事行政部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和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關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一個與民法相分離的法律部門;這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規定規范了工會、用人單位和職工之間的關系,保護了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我國勞動法是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最新立法是2008年《勞動合同法》),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和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有力武器,是維護人民權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規則,通常需要通過一套制度來實施。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制度會以不同的方式闡述人們的合法權利和義務。區分它們的方法之一是將它們分為歐洲法系和英美法系。一些國家的法律會以宗教法為基礎,至于“辭職工作交接部門如何簽字”的問題,辭職后有關部門會做好交接工作,需要簽字,但并不復雜,很快就會完成。離職時,拿的工資不能少于1分,社保部門也要做好調劑準備。您可以在律霸咨詢律師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村委會錯誤發放征地補償怎么辦
2020-12-04著作權法定許可制度是什么
2021-03-06立約定金協議怎么寫
2021-03-09欠條可以直接執行嗎
2021-01-31監護職責可否委托他人行使
2020-12-22贍養費如何計算
2021-02-02贍養協議公證細則
2021-01-18交通事故鑒定要準備什么材料,怎么選擇鑒定機構?
2021-01-15偽造房產證來抵押借款是什么罪
2021-02-06什么情況下應該賠償勞動者損失
2020-11-08未約定逾期還款利息的,逾期利息怎么算
2021-01-01補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4多長時間內民間借貸能訴訟
2021-01-23在國外非法務工如何處罰
2021-01-03勞動關系發生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06企業約定試用期有何限制
2021-01-09兼職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2-23癲癇患者能夠辭退嗎
2020-12-24交通意外責任如何劃分
2020-12-18保險公司報備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