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工作中,職工不服處罰時,首先想到的是向企業領導或主管單位領導請示,或者政府相關部門來解決問題。但是,上述領導和有關部門通常答復“研究”或“考慮”,不可能出具書面意見。一旦“研究”和“考慮”的結果令工作人員不滿,工作人員申請仲裁已經超過60天。即使受理了勞動仲裁,由于“有關領導”或“有關部門”沒有出具勞動者主張權利的書面材料,勞動者也無法證明中斷期限的情形。筆者認為,由于時效制度不合理,難以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一些企業“合法”逃避法律義務,大大降低了法律的公平性。筆者認為,有關部門對企業處罰不服向勞動仲裁機構申訴的期限應分別規定或說明。例如,企業對員工進行書面處罰,并告知員工訴權,可以作出書面決定的,可以適用“60天”申訴期限。否則,應適用民事訴訟法;法律規定的一般民事訴訟時效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仲裁時效沒有法律依據p>
當事人對勞動仲裁裁決不服(包括不予受理)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后,人民法院處理其他程序一般適用中國民事訴訟法;合同的有關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訴訟時效的一般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主張權利的有效期為兩年,適用中斷、中止、延長訴訟時效的規定。但在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時,“時效”只適用“60天”的規定,缺乏法律依據;它是專門法、民事訴訟法;這是普通法。特別法的規定與普通法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法的規定。但是當我們認真閱讀勞動法的時候;第八十二條仍然認為,本條明確規定了“上訴”的時效,而不是“訴訟”的時效。它只適用于仲裁程序,不適用于訴訟程序。與2001年4月16日的一般民事訴訟時效相比,目前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勞動爭議的訴訟時效沒有特別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解釋》第三條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依照勞動法;根據第八十二條的規定,當事人以申請仲裁超過六十日期限為由拒絕接受裁決、決定或者通知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申請仲裁的期限確實屆滿,沒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的,依法不予受理。”筆者對本文的理解是:當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勞動仲裁申請無正當理由審查超過“60天”時,將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解釋》的解釋實質上改變了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時效的一般規定。因當事人申請勞動仲裁,雖多于勞動法規定的;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仲裁期限不超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期限;規定的訴訟時效。顯然,“解釋”超出了司法解釋的權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餐飲服務許可證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1-01-20公證機構及公證員的哪些為違法行為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如何劃分
2021-01-23員工不交社保,單位可以同意嗎
2020-12-16請了律師但是沒開庭,律師費能退嗎
2021-02-21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困難證明表
2020-12-08著作權商標權同時主張怎么判
2020-12-16限售解禁股可以股權質押嗎
2021-03-23單方進行傷殘鑒定法律承認嗎
2021-01-12網吧單位違法如何處罰
2020-11-14申請訴前財產保全的步驟
2021-01-20可以對家暴行為提起訴訟嗎
2021-02-19和精神病人結婚該怎么辦
2020-12-16撿來的孩子不能盲目抱養 只有依法辦收養手續
2020-11-28勞動關系轉移函
2021-02-17托收承付的承付期為多久,結算條件又是怎樣的
2021-01-10自己手寫的合同簽字了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16口頭約定產生糾紛是否屬于合同糾紛
2021-02-14臨時卸車是雇傭關系嗎
2021-03-04什么叫集資房,集資房買賣最新規定
2021-01-05停薪留職員工還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