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爭議申訴時效怎么算
一般人都知道勞動爭議的申訴時效是一年,即《勞動法》第82條所劃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但怎樣理解“勞動爭議發生之日”?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題目的意見》第85條劃定:“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是指,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勞動部辦公廳《關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23條如何理解的復函》又劃定:“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是指有證據表明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據一般的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即勞動爭議發生之日,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是勞動爭議仲裁申訴時效的開始。”
這里要嚴格區別“爭議發生之日”和“事件發生之日”兩個概念。申訴時效是從“爭議發生之日”起計算,并非以“事件發生之日”起計算。
勞動者碰到勞動糾紛時要留意搜集保留證據,這樣才能有效地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二、過了勞動爭議申訴時效怎么辦?
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既然法律上明確規定了勞動仲裁的時間為一年期,那么如果勞動者錯過了仲裁時效是否就不能爭取自己的權益了呢?
顯然不是的。誤過仲裁時效只是表明了勞動者失去了“勝裁權”,不能通過仲裁的程序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還有“勝訴權”——即便超過仲裁的法定時效,勞動者也能就該勞動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通過訴訟程序,一般勞動權利的訴訟時效就延長至兩年。
述法律規定中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實踐中,作為勞動者,您如果與用人單位之間因工資或者工傷等問題發生了勞動爭議,就要想辦法解決,或者與單位協商,或者是提起勞動仲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同一案件結案有新證據怎么辦
2020-12-28庭審質證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呢
2020-11-28給他人起外號侵犯人格權益嗎
2020-12-02勸酒可能涉及到侵權嗎
2020-11-18公安機關應當在事故發生后多久出具事故認定書
2021-03-01合伙人退伙要退本金嗎
2021-03-20涉外婚姻怎樣辦理結婚證
2020-12-12車禍中被扶養人的范圍認定,車禍中被扶養人生活費如何計算
2020-11-24先予執行的申請流程是什么
2020-11-22辦理房地產抵押登記須知
2021-02-28家暴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22如何避免購房定金糾紛
2021-02-13簽了就業協議又想解約
2020-12-16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條件是什么
2021-01-29天津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 申請獎勵程序
2021-02-05調崗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能要回給妻子的彩禮嗎?
2020-11-26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產品責任是怎么構成的
2020-12-31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