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罪是一種故意犯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是合同詐騙罪主觀方面的必要要件,對合同詐騙罪與非罪的認定具有重要意義。以合同詐騙罪為目的的“非法占有”,是指行為人違反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意圖完全剝奪他人的財產所有權,或者剝奪他人對財產的控制權、使用權和受益權。行為人沒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主觀目的,但由于各種客觀原因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者所欠債務不能清償的,不能以合同詐騙罪論處。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和認定合同詐騙罪非法占有目的是刑法理論和實務部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學術界普遍認為,任何人使用刑法規定的欺詐手段,原則上應認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當然,刑法規定的合同詐騙罪的幾種客觀行為都離不開“非法占有目的”的主觀要件。但是,合同詐騙罪構成要件中的某一欺詐行為是否為客觀行為,取決于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因此,在判斷行為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時,不僅要看行為人是否符合刑法第224條規定的行為類型,還要看行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因此,非法占有目的的存在是認定合同詐騙罪的關鍵
在司法實踐中,偵查機關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認定行為人的“非法占有”主觀故意。由于偵查技術和偵查人員能力的限制,許多欺詐案件難以核實犯罪人的主觀目的,無法追究刑事責任。那么,在司法實踐中如何認定合同詐騙罪行為人非法占有的主觀目的呢?人的主觀心理活動雖然是無形的、不可觸及的,但也不是完全不確定的。目的,作為行為人達到一定結果的心理態度,只有當其外在化為客觀行為時,才能成為法律評價的對象。作為一個有意識的理性人,他的主觀心理決定了他的客觀行為,他的客觀行為反映了他的主觀心理狀態。因此,我們可以根據行為人的行為特征,主觀上判斷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目的,并以此來表征其行為。然而,僅僅從客觀表現的一個方面來判斷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不夠的。應當根據行為人的履行能力、簽訂合同時擔保的真實性、合同履行中是否存在實際履行行為、標的物的處置等客觀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不履行合同的原因及行為人事后的態度綜合考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子已拆遷有法律時效嗎
2020-12-12企業員工試用期管理有哪些誤區
2021-01-16工傷索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0-11-28法律咨詢費用怎么收取
2021-02-23發行股份需要開監事會嗎
2020-12-16父母健在孩子能否變更監護人
2020-11-26保障房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0-12-28對事故認定書不服但又過了復核日期怎么辦
2021-02-04孩子需要請保姆,男方承擔一半保姆費嗎
2021-01-01買別人單位的集資房應注意什么
2020-12-07企業發生重大變故如何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1要求確認勞動關系對時效有要求嗎
2021-02-03勞動爭議仲裁立案需要幾天時間
2020-12-30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程序
2021-03-07應該怎樣投保不計免賠特約保險
2020-11-17不給臨時工買保險合法嗎
2021-03-19國有土地劃撥土地轉讓有哪些條例
2020-12-08拆遷安置房能否辦理房產證
2021-03-192020年農村拆遷補償新政
2021-02-08房屋拆遷補償有哪些形式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