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詐按其性質可分為兩種情況:非刑事合同民事欺詐和刑事合同欺詐。兩者在特點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在實踐中相互交織,很容易混淆。因此,在新的統一合同法中,沒有對合同欺詐的概念作出規定或解釋,對兩者進行區分和界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一般認為,合同刑事欺詐與合同民事欺詐最根本的區別在于法律性質的不同:合同刑事欺詐屬于刑法調整范疇,合同民事欺詐屬于民法調整范疇。一般來說,在簽訂和履行合同的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數額較大的為刑事欺詐,數額不較大的為民事欺詐。當然,我們不能一概而論,但是我們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察:
(I)他們的主觀意圖或目的不同
合同民事欺詐人的主觀意圖主要是欺騙他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并與其訂立合同,然后欺詐方以雙方權利義務不平等的方式履行合同,實現非法獲取對方一定經濟利益的目的。因此,當欺詐者實施欺詐時,他有履行已簽署的虛假合同的意圖。雖然刑事欺詐行為人也有通過欺詐與他人簽訂合同的目的,但這并不是欺詐者的真正目的,其真正目的是以簽訂的“虛假合同”為幌子;或者以所謂合同的法律形式騙取對方的信任,達到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目的。因此,可以看出,合同的犯罪欺詐者無意履行與他人簽訂的“虛假合同”,根本不準備履行。他僅利用本合同詐騙他人錢財
(II)欺詐的內容和手段不同
合同民事欺詐的內容通常基于合同的條款或內容。如隱瞞有瑕疵的合同標的,或對合同標的的性質作出虛假解釋和介紹等,且手段相對簡單傳統,多為虛構事實,隱瞞事實是平等的。合同中除了刑事欺詐的內容外,還有精心設計的矛盾條款,或不易識別的模糊條款,特別是在合同條款的制定上,非常嚴肅、謹慎,以顯示其履行合同的誠意,誘使其上鉤。就手段而言,合同詐騙犯罪的犯罪人往往不是一人,而是兩人或兩人以上的合伙詐騙。其手段也多種多樣,比傳統的欺詐手段更難識別(三)欺詐財產的數額不同
合同民事欺詐人獲得的非法利益僅限于履行的“已簽署合同”的范圍,且金額僅為劣質、良品或瑕疵標的物與真實標的物的價差,且金額一般較小,而合同詐騙犯罪人以合同為幌子,詐騙的非法財產(如預付款、定金、質保金等)金額從數萬元到數十萬元或幾百萬元,甚至數千萬元或數億元不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漏診應否承擔民事責任
2021-03-07已經抵押給別人的房產還能做訴前保全嗎
2020-12-09留置權人是否能取得所有權
2020-12-16連帶責任中求償權的要件和范圍是什么
2020-12-12搭網約車上下班發生交通事故能工傷賠償嗎
2020-12-03保障性住房能抵押貸款嗎
2021-02-10商業銀行可以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嗎
2021-03-08賣房人如何簽訂售房合同
2020-11-26再審時變更訴訟請求怎樣進行
2020-11-16產假期間公司解散了怎么辦
2020-12-27保險公司未具體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條款不能免責
2020-12-06一起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2索要嫖資被殺,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27對方無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8騙保之后如何處罰
2021-02-11究竟哪些險種可將地震劃為承保責任范圍內
2021-01-20承包合同具有民事責任嗎
2021-01-29什么是自留地
2021-01-05宅基地拆遷補償怎么給,是參考區片綜合地價嗎
2020-11-13陽西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