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辈豢煽沽κ亲璧K違約責任的法律原因,但當不可抗力發生時,不一定具有終止的法律權利。這取決于不可抗力對合同履行的影響程度。只有當不可抗力的發生影響到合同目的的實現時,才有權終止合同② 在履行期屆滿前,一方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其將不履行其主要債務(預期違約)。所謂不履行主要債務的明示,是指一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后以明示方式拒絕履行其主要義務。通常,這種行為被稱為“撕毀合同”
當然,如果一方當事人只是明確表示不履行其次要義務,另一方當事人的解除權就不能成立。所謂自身行為不履行主要債務的表示,是指一方當事人的行為表明其不可能履行合同的主要義務。如當事人有交付特定標的物的義務,但合同成立后,將特定標的物出售給第三人,第三人取得特定標的物的所有權;當事人有義務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供勞務,并在該期間出差;當事人有義務在約定的時間交付產品,以前沒有安排生產。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護另一方的利益,《合同法》規定了另一方終止合同的權利,使另一方可以擺脫合同的約束,尋求其他方式實現自己的利益
③ 當事人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未履行的,所謂“主要義務”,是指合同關系中固有的、必要的、用于確定合同基本類型的基本義務,如買賣合同中出賣人交付和轉讓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和買受人支付價款的義務。主體義務遲延履行將導致未能實現當事人訂立合同所期望的經濟利益,或未能實現主體合同的意圖。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催告程序后終止合同。合同法規定,當一方當事人延遲履行其主要債務時,另一方當事人必須在終止合同前通過催告程序。這照顧到了雙方的利益,更加公平④ 一方當事人遲延履行義務或發生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未能實現的,<>(p)>履行遲延是否嚴重,應考慮時間對合同目的的重要性。如果時間因素對合同目的的實現至關重要,違反規定的交貨時間將導致合同目的的失敗,應允許終止合同,否則應采取其他補救措施代替合同。在確定遲延履行是否嚴重時,我們還應考慮遲延履行的時間長短以及遲延履行給受害人造成的實際損失。如果由于債務人長期遲延履行而導致市場績效發生重大變化,則繼續履行不會使債權人受益,反而會使債權人遭受重大損失。在這種情況下,應允許終止合同。但是,如果延遲時間很短,在履行期到來時市場狀況發生了變化,并且債權人的利益不是由延遲引起的,則債權人無權終止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父母可以不當監護人嗎
2020-11-11監護人在被監護人緩刑期間能否出境
2021-01-09包辦婚姻自由婚姻二者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6打官司贏了訴訟費怎么退呢
2020-11-22毒糖果致男童死亡投毒者應承擔何種刑責
2021-03-18老人去世房產過戶有期限嗎
2020-11-25休產假期被裁員怎么賠償
2021-01-15遭遇第二次家暴怎么辦
2020-11-13房屋租賃合同不按手印生效嗎
2020-11-22承包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1-19買賣村民自住房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07因工受傷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3-10人壽保險理賠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25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保險法修改可圈可點
2021-01-16隱瞞重大病情投保的理賠時要怎樣處理
2020-11-16交通車禍保險如何賠償,賠多少錢
2021-02-19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1-01-23保險公司是否應該賠償車輛停運損失
2020-12-02拆遷時需要補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