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約何時具有法律效力(I)要約的生效時間根據要約的形式而不同。口頭要約在受要約人理解要約時生效。關于書面要約的法律效力時間,有兩種理論:起源和托管。前者主張,要約人向受要約人發出要約時,要約即生效,無論受要約人是否收到要約。后者聲稱,要約必須在生效前送達受要約人。此外,有些人主張理解主義,即要約到達受要約人并被受要約人理解時具有法律效力。我國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均采用托管制度(2)要約的法律效力期限。根據要約的不同形式,要約的法律效力期限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要約以口頭形式作出,要約中有承諾期限的,受要約人在約定期限內作出的承諾對要約人具有約束力。口頭要約沒有承諾期限的,只有在受要約人立即接受時,口頭要約才對要約人具有約束力。如果受要約人不立即接受口頭要約,要約將立即失效。要約以書面形式作出,要約中有承諾期限的,期滿對要約人失去約束力。要約書沒有約定承諾期限的,應當在正常情況下收到承諾所需的合理期限內對要約人具有約束力。如果要約在合理期限內不被接受,要約將失去法律效力。什么是合理的時期,我們通常需要考慮三個因素:
① 要約到達受要約人的必要期限② 受要約人考慮是否接受承諾的必要期限<③ 從發出承諾到要約人到達的必要期限在合同實踐中,這三個期限是否合理取決于每份要約的具體情況。一般來說,有必要考慮要約的復雜性和簡單性,無論是發送要約或接受通知的方法是否快速,以及它是否受到不尋常事件的影響
要約的法律效力也被稱為要約的約束力。包括對要約人的約束力和對受要約人的約束力。對要約人的約束力。要約生效后,要約人不得撤回、撤銷、限制、變更和擴大要約。法律對要約人規定的這一義務的目的是保護受要約人的利益,維護交易的安全。在某些情況下,法律還允許要約人撤回、撤銷或更改要約的內容。對受要約人的約束力,理論上又稱要約的實質約束力,是指受要約人在要約發生法律效力時,根據其承諾訂立合同所取得的法律地位。實際上,法律賦予受要約人接受要約的權利。即使要約人在要約中規定受要約人應當通知他是否接受要約,受要約人也不受約束,除非雙方事先達成協議。如果要約人未通知,則視為已暗示接受。基于上述情況,要約應具備合同生效的條件和時間。我相信在閱讀了以上介紹后,您將對要約的法律效力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您在這方面有任何法律問題,請咨詢魯巴律師。com,誰會給你專業的答案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協議收購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1-15行政拘留要走哪些程序
2021-03-11股權轉讓變更需要實名認證嗎
2021-03-14家庭冷暴力
2021-03-05撤銷仲裁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02開發商與業主簽的購房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0合同糾紛判決后上訴期為多長時間
2021-02-19合同糾紛敗訴方跑路了怎么辦
2021-01-08清償被繼承人債務的準則是什么
2020-11-24啥時候能放棄遺產繼承權
2021-03-14新房子剛買就賣有稅嗎
2021-01-01公司對女員工做人流有假嗎
2020-11-22遣散員工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3-09三責險的賠償范圍有多大
2021-02-19國外飛機延誤賠償是怎么樣的
2021-03-09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與保險合同條款解釋發生沖突應如何解決
2021-01-16人身保險合同中的受益人如何變更
2021-01-27保險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是什么
2020-12-02交通事故保險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探討
2020-11-28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