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2009)第三十六條規定“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一條規定對被執行人限制出境的,應當由申請執行人向執行法院提出書面申請;必要時,執行法院可以依職權決定。”限制出境這一強制措施的啟動以申請人申請為原則,執行法官依職權啟動為補充。
執行法官決定啟動限制出境措施后,與一般的強制措施不同,還要到省、直轄市高院外事辦(或相關機關)審批。之后由執行法官或高院專員(不同高院規定不同)送省級出入境管理局、邊檢站實施邊控措施。
另外,因為絕大多數出境都需要乘坐航班,隨著最高院失信系統不斷完善,失信人不能乘坐航班,間接達到了限制出境的目的,這導致限制出境已經很少作為單獨措施實施。
時限規定
在實踐中,我向全國幾十家法院咨詢,得到的反饋是限制出境一般為三個月。
其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關于依法限制外國人和中國公民出境問題的若干規定》([87]公發16號法條詳見下文法律適用部分)的規定邊控措施時限為一至三個月。
雖然最高人民院以“法[1998]56號”文件轉發的公安部《關于實行對法定不批準出境人員通報備案制度的規定》第六條(“限制出境期限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由省級通報備案機關或者國務院有關主管機關決定;限制出境期限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由地(市)級以上通報備案機關決定;限制出境期限三個月以下(含三個月)的,由縣(市)級以上通報備案機關決定。期限屆滿后需繼續限制出境的,須于到期前一個月內續報(續報方法同前)。到期不續報的自動解除出境限制。如需提前解除出境限制,原通報備案機關應當及時辦理撤銷通報備案手續(撤銷通報備案手續同前)”)將限制出境最高期限提高到五年,但是執行實務中多數仍然依照一到三個月來處理限制出境,如需延長,應按辦理邊控和交控手續的程序提前辦理續控手續,因此邊控措施是有期限的執行措施中期限最短的一個。
這導致如果執行案件遲遲不能執行完畢,執行法官需要頻繁的續控以達到持續限制被執行人出境的效果。而且,限制出境事由消除后,執行法官應當按原程序辦理撤控手續,這極大的增加了法官的工作量。
被司法機關限制出境了,最好能夠多問問律師具體的情況,律霸網上有許多專業人才幫助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工欠薪是否屬于勞動糾紛
2020-12-06抵押擔保訴訟時效是否為除斥期間
2021-01-10虛開發票處罰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2-17公司合并債權人有何權利
2020-11-13信用卡逾期被起訴流程
2021-01-09以往的贍養費能要嗎
2020-12-06合同滯納金標準
2021-03-14房產抵押程序
2020-12-26北京市二套房的認定標準
2021-01-19可以單獨簽訂試用期合同嗎
2021-01-15公司名稱變更影響公司認證嗎
2020-11-11試用期職工患病企業怎么辦
2020-12-13申請在家辦公工資怎么算
2021-02-24勞動糾紛多久過期
2020-12-15整容手術意外有保險可買嗎
2020-12-19交保險沒簽合同被辭退或調崗怎么辦
2020-12-21保險事故發生后如何才能盡快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2-26保險公司定損不合理怎么辦
2020-11-214s店說幫買保險但沒買不計免賠怎么辦
2021-03-22一般保險公司多長時間可以賠付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