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生效要件是多少條
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合同法》第9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行為人只有具備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能夠正確理解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后果、獨立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才能成為合同的主體,其合同行為才能發生法律效力。
因此,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一般不能自己訂立合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只能訂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合同;例外的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
2、意思表示真實
所謂意思表示真實,是指表意人的表示行為應當真實地反映其內心的效果意思。所謂效果意思,是指意思表示人欲使其表示內容引起法律上效力的內在意思要素。所謂表示行為,是指行為人將其內在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示于外部,并足以為外界所客觀理解的要素。意思表示真實要求表示行為應當與效果意思相一致。意思表示真實是合同生效的重要要件。因為合同在本質上乃是當事人之間的一種合意,此種合意符合法律規定,依法律可以產生法律約束力;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能否產生此種約束力,則取決于此種意思表示是否同行為人的真實意思相符合。
3、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從法律上看,合同之所以能產生法律效力,就在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規定。對合法的意思表示,法律賦予其法律上的約束力,不合法的合同顯然不能受到法律保護,也不能產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果。合同不違反法律,是指合同不得違反法律的強行性規定,也不得規避法律。所謂強行性規定,是指這些規定當事人必須遵守,不得通過協議加以改變。但若僅僅是部分條款違法,確認部分條款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
4、合同必須具備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民法通則》第56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采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合同法》第44條也作出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可見,我國法律承認當事人可以依法選擇合同的形式。但是,如果法律對合同的形式作出了特殊規定,當事人必須遵守法律規定。例如根據《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的規定,房屋的買賣須經房管部門登記、辦理過戶手續后才能生效。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合同生效的要件有四個,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簽訂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同內容符合法律規定等。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土地轉包與轉讓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5施工中道路損壞需要賠償嗎
2020-11-14偷盜20元財物法律如何處罰
2020-11-25強制執行公證保證人能否作為被執行人
2020-12-05同居關系是否構成表見代理
2021-02-16涉外婚姻中介公司違法嗎
2021-03-24外商投資企業設立需要資料有哪些
2021-03-08交通事故傷殘鑒定什么時候完成
2021-03-06沒續簽合同能賠償雙倍工資嗎
2020-12-23判無期徒刑可以探監嗎
2020-12-05移送管轄案件能否不予受理
2020-12-17單位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受傷、死亡的,應當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0-12-13預售房屋抵押登記程序
2020-12-26臨時停車多久算違章
2021-01-18離婚時雙方都要房子怎么辦?
2021-03-25聘用制解除合同多久
2021-03-07工傷解除勞動合同有哪些賠償
2021-01-28數據倉庫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遲交保險費會有哪些后果
2021-01-05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