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合同欺詐有何行政責任
1、對實施了買賣合同欺詐行為的行政法人,可追究主要負責人或法定代表人的行政責任。
2、對企業法人、事業法人實施的買賣合同欺詐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對行為主體予以警告或責令停業整頓、罰款等行政處罰。
3、對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實施的買賣合同欺詐行為,當不足以構成犯罪,無法追究刑事責任,但不予處理顯然失當的情況下,可對行為人予以罰款或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
此外,對在買賣合同訂立過程中玩忽職守,疏忽大意的工作人員,應視情節輕重由所在單位按內部規章制度追究行政責任。
相關知識:怎么確定買賣合同訴訟時效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一般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算。
我國《合同法》除了在第129條規定了涉外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的訴訟時效為4年以外,沒有另外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因此買賣合同的訴訟時效的規定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處理,即適用2年的訴訟時效。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民法通則》第136條第1項又規定: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訴訟時效為1年。
從傳統大陸法系的規定來看,這1年的規定是與瑕疵擔保的內容聯系。由于原來我國違約責任采用過錯歸責原則,學理和相關立法都承認在買賣合同中有物的瑕疵擔保,因此規定一個1年的短期訴訟時效是必要的。但是現在我國《合同法》已經將買賣合同中的歸責原則確定為無過錯責任,即只要產品有瑕疵,作為出賣人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因此沒有必要再將這類訴訟的訴訟時效確定為1年。如果出賣人惡意隱瞞瑕疵,則適用3年普通消滅時效期間的規定,并且對消滅時效的起算適用主觀定義的標準,即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侵害及債務人時起算。
對于買賣合同中的欺詐行政責任,本文從三個方面來為大家進行了介紹。因此,我們在簽訂合同之后出現了對方欺詐的情況,就需要通過法律的方式讓對方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工傷鑒定下來后怎么領鑒定報告
2020-11-19擔保人被強制執行后如何追償
2020-11-28民工蝸居討薪方法有用嗎,農民工還可以如何合法討薪
2021-02-26交通肇事逃逸與交通肇事有什么不同
2021-02-24志愿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2-14事業編會被辭退嗎
2021-03-02商業秘密保密協議怎么寫
2020-11-27如何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4勞動合同、勞務合同和聘用協議書的區別
2021-01-10締約過失責任是否適用勞動關系
2021-01-14不繳納工會費還可不可以享受工會的權利
2021-03-10投保人支付保險費的一些法律問題
2020-11-08購買人壽保險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07飛機因天氣原因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0保險詐騙中數罪的處理
2020-12-07保險合同的條款形式有哪些
2021-02-13保險案件中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司法實踐問題
2021-02-01保險證等不等于保險憑證
2021-03-15交通事故保險拒賠范圍有哪些
2021-02-16汽車被盜,保險公司有義務把車從外地取回來嗎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