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方協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糾紛可以通過當事人雙方協商解決。協商必須遵循以下原則:(1)自愿,即雙方愿意進行商談,并達成一致協議。任何一方,無論是單位、個人都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任何單位或個人也不得非法干預。(2)合法,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協議必須是合法的,不得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及他人的合法權益。該方法適用于因土地權屬不明、范圍不清、地界沒有標志引起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糾紛。雙方協商后,應簽訂權屬地界協議書。爭議雙方當事人應當提請當地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查備案。
二、行政調解
當事人協商不成的,應申請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調解時應在雙方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進行。調解時,應做到以下幾點:(1)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明確責任。(2)依照法律法規、政策進行耐心的說服工作,講明利害關系。(3)既要符合法律法規,有原則性,又要有靈活性。(4)爭取有關部門的配合與支持。
三、人民政府處理
人民政府處理即所謂的行政處理。《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鄉級人民政府處理的土地糾紛主要是因為主體一方或雙方為個人的土地權屬爭議,爭議范圍不大,數量少,情節不太復雜。為了及時解決土地糾紛,方便群眾,這類糾紛宜由鄉級人民政府處理。但是情節復雜,影響較大的權屬爭議,處理后牽涉登記、發證,因鄉級人民政府無權登記、發證,應由縣級人民政府處理為妥。但鄉級人民政府可以承擔受理。
四、法律訴訟
訴訟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任何單位或個人的土地利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都有權請求國家運用法律來加以保障。訴訟作為土地糾紛處理的一種方法有三種形式,即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
土地糾紛的解決必須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研究問題,分析原因,既要從實際出發。依照法定程序,依據不同時間的有效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按照先易后難、先調查后判斷、先個別后一般的原則,實事求是地依法解決。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競拍之后出限購政策
2021-03-12關于三級丁等醫療事故的規定
2020-12-24勞務派遣發生欠薪如何處理
2021-03-10軍人離婚部隊怎么調解
2021-01-13輕微交通事故起訴律師費誰給
2020-11-14票據行為票據能力是如何的
2021-01-08丈夫因賭博欠下的賭債是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01交通事故鑒定時間有限制嗎
2020-11-27可以在停車位免費停車嗎
2021-01-29建筑施工強制性規范有哪些
2020-11-16交通事故全責無力賠償怎么處理
2020-11-17一般用人單位是怎么舉證
2020-11-26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差別
2020-12-132020勞動法律關于勞動力外包是怎樣規定的,與派譴的區別
2021-03-23投保時注意事項及須知事項有哪些
2021-02-02合同簽訂在舊保險法實施時候應如何處理
2021-03-19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可以動用的情形
2021-03-24解釋保險合同條款應當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1-20交強險十級傷殘保險公司能陪多少錢
2021-01-25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