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9日,蔡某為其新買的夏利車上了保險,其中包括全車盜搶險,該車使用性質為私人生活用車,保險期為2004年6月10日起至2005年6月9日止。2005年3月5日1時許,蔡某的兒子駕駛該車在城郊結合部拉黑活時,被車上乘客打劫,二人將司機拳打腳踢攆下車,然后將車開走。案發后蔡某的兒子向公安局報了案,但此案尚未破獲。蔡某遂向某保險公司提出索賠。保險公司以“機動車綜合險條款第30條及34條之規定”認為此交通事故不屬于賠償責任范圍,不予理賠。蔡某向法院起訴要求保險公司賠償車輛損失86,667元。
被告保險公司辯稱,原告投保的車輛性質是私人生活用車,該車是在夜間拉黑活過程中被車上人劫持開走的。由于原告私自改變了被保險車輛的使用性質,增加了危險程度,卻未事先書面通知保險公司并辦理批改手續,且原告在索賠時隱瞞了車輛用于營運的事實,涉嫌欺作。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作為保險人接受了原告的投保申請及交納的保險費,并簽發了機動車輛保險單,故雙方之間形成了保險合同關系。雙方都應一秉誠信嚴格履行合同,但本案原告在保險單上寫明本車由家庭生活使用,卻允許其子用于商業運營,增加了車輛的危險程度,且未就此告知保險公司,原告違背了保險合同的如實告知義務,無權就車輛被搶劫所遭受的損失請求保險公司賠償。依法駁回原告的起訴。
【案例分析】
我國《保險法》第37條規定:“在合同有效期內,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的,被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應當及時通知保險人,保險人有權要求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合同。”“被保險人未履行前款規定的通知義務的,因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而發生的保險交通事故,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該條是對投保人如實告知義務的要求。本案蔡某擅自改變車輛用途的行為使車輛被盜搶的危險增加,而保險公司并不知情,所以根據保險合同的約定,保險公司有權拒賠。
我國《保險法》第17條在規定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時,同時要求保險人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的條款內容。保險合同中規定有關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的,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應當向投保人明確說明,未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
【律師提示】
投保人和保險人都應遵守《保險法》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否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新型詐騙“套路貸”的法律適用
2021-03-01婚姻中索要彩禮能否構成經濟犯罪
2021-02-03股份有限公司用交稅嗎
2021-03-05被定義為非法集資的p2p具備哪些特征
2021-02-09對未成年監護人有異議怎么辦
2021-01-04網購后,買賣雙方發生糾紛,應在哪方的法院提起訴訟
2021-02-07房屋抵押擔保有時效性嗎
2021-01-02主債權還沒成立,擔保合同還成立嗎
2021-01-13如何辦理城市私房所有權的登記?
2021-03-01勞動合同的試用期只能約定幾次
2021-02-22純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2-05停工留薪滿后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2計件工人被裁員的怎么補償
2021-01-15可以不解除合同直接停社保嗎
2020-11-12保險合同當事人解決合同爭議的方式有哪些
2021-01-29人身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
2021-01-22保險受益人依法討回賠償金
2021-02-21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證明材料
2020-11-08投保人解除合同需要經被保險人同意是否合法
2021-01-07案例之證照逾期保險不保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