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鐘某經朋友介紹,與田某達成了商品房轉讓協議。其間,田某慷慨許諾:“我這套二室二廳的商品房如若轉賣,至少可以賺1萬元,考慮到你是朋友介紹的,我就只賺你6000元,我購進時花了5。4萬元,咱們6萬元成交。”事后,鐘某從開發商處得知,田某這套商品房當初只花了5萬元,而不是5。4萬元。鐘某遂以此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田某雙倍返還因欺詐而多收的房屋轉讓價款4000元,即8000元。分歧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鐘某不應要求田某返還所謂“多賺的”款項。理由是,田某與鐘某之間的房屋轉讓純屬自愿協商的,雙方既已自愿達成了交易,不應再有任何反悔,何況,田某的商品房當時按市場行情,的確可以賣6萬元左右,田某開價6萬元,并未對鐘某的利益構成任何損害,并不能認定田某有欺詐的目的和動機。第二種意見認為,田某應該返還鐘某多收的4000元,但不應雙倍返還。理由是,田某的商品房當時即使值6萬元,但其既已聲明只賺6000元,就應認為其已自愿放棄了與市場價格差額部分的可期望利益,田某以欺詐手段實際多收鐘某的4000元,違背了誠信原則,屬不當得利,應當如數返還鐘某。第三種意見認為,田某應當雙倍賠償多收鐘某的4000元,即8000元。理由是,田某在房屋協議作價的過程中既然使用了欺詐手段,鐘某作為消費者,當然能夠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之規定,要求田某雙倍賠償其因欺詐行為而受到的4000元損失。評析:筆者認為第二種觀點是正確的,理由是,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中的帝王條款,所有的民事行為都不得有違該條款,否則將難以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同時,《合同法》第四十二條還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田某蓄意多報自己購買價的行為屬于明顯的提供虛假情況的行為,違背了前述法律條款的具體規定,應當認定其多出5萬元部分的報價無效,鐘某完全可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之規定,請求法院對合同價款予以變更,在總價款中剔除田某多出的報價4000元。鑒于田某本身即屬于從開發商手中購房的消費者,其法律地位不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的經營者劃等號,故此本案不能套用該法第四十九條的雙倍賠償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要約收購義務
2021-01-07抗辯權的分類具體有哪些
2020-12-28新型詐騙“套路貸”的法律適用
2021-03-01醫護人員因公殉職如何認定
2021-01-07公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2法定代表人與法人代表人有哪些差異
2021-01-02哪些房產不能抵押,抵押房產怎么進行
2020-12-09監護人能抵押孩子的房產嗎
2020-11-18偽造房產證來抵押借款是什么罪
2021-02-062020輕微傷有等級嗎
2021-01-20勞務承攬與勞務外包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1資產重組職工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05旅游意外保險的保障有什么
2021-01-29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19簽訂保險合同的過程是怎樣的
2020-11-18分紅保險待遇有什么
2021-01-15保險欺詐包括哪些行為
2021-02-24學生校門口被撞傷,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30房屋建筑施工承包合同
2021-01-25房屋拆遷補償是按人頭還是按面積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