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的合同存在欺詐行為怎么承擔責任
合同欺詐行為有三方面的法律責任:侵權民事責任、違法行政責任和犯罪刑事責任。
一、侵權民事責任
侵權行為,一般是指行為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和人身,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合同欺詐行為具備侵權民事責任的主客觀要件。
從客觀要件看:
1、有侵權損害事實。欺詐行為造成被欺詐人人身和財產的不利益,即不良后果和不良狀態(tài)。從錢財方面看,欺詐行為致使受害人對預期不利的規(guī)避由于決策失誤而無法實現(xiàn),或因欺詐而決策失誤致使預期利益無法實現(xiàn)或不能全部實現(xiàn),其本質是損害了受害人動態(tài)財產的保值性和增值性;從精神損失來看,欺詐行為致使被欺詐人自由意思表達受到干擾,其結果是使被欺詐人人格受到貶低,威信下降。
2、欺詐行為具有違法性。即欺詐行為人作了法律不允許作的行為-破壞、干擾他人意思自由。
3、欺詐行為是損害事實的原因。因為欺詐行為,才使受害人錢財方面不利益,精神上遭受損害。
從主觀要件看:
合同欺詐行為是故意而為,既表明行為人具有行為能力,同時表明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合同欺詐行為的侵權民事責任,主要方式有返還財產和賠償損害:
第一,對于返還財產,可以由受害人主張,以有利于受害人為原則,決定是否返還,實現(xiàn)減少受害人“財產的損失和浪費”的目標。
第二,對由于欺詐行為使受害人對預期不利的規(guī)避決策失誤致使規(guī)避沒有實現(xiàn),或因欺詐而決策失誤致使預期利益無法實現(xiàn)或不能全部實現(xiàn)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三,對受害人的精神損害應適當損償。按照民事協(xié)商原則和調解原則,這種責任制度將使受害人的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同時體現(xiàn)了法律的威嚴。
二、違法行政責任
合同欺詐行為的干擾使相對人的意思按照欺詐行為人設計的模式運行,相對人表達的意思實際上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行為人的意思。它破壞了合同當事人的地位平等,破壞了等價交換的原則,破壞了交易的自愿性,破壞了社會信用。合同欺詐行為使參加交易的人沒有安全感,使市場運行缺乏穩(wěn)定的信用支持。
合同欺詐行為的行政法律責任,一是要承擔一定的懲罰性經濟義務,通過經濟懲罰強制教化;二是對嚴重違法的要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實行市場禁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
三、犯罪刑事責任
合同中的欺詐行為屬于民法和合同法調整范圍,其承擔的是一種民事責任。但合同中的欺詐行為如果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及應受刑罰處罰性這三種性質時,行為人承擔的就不只是民事責任,還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鑒于有些合同欺詐行為破壞性很強,欺詐所獲取的非法利益達到一定程度,我國1997年刑法第224條增設了對于利用合同進行詐騙犯罪的規(guī)定。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它具有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理應受到刑法制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被打能構成輕傷嗎?
2020-11-15網貸逾期被仲裁怎么辦
2020-12-28贍養(yǎng)人負有哪些贍養(yǎng)義務?
2020-12-21承包方的主要違約形式及責任是什么
2020-11-20集資房新房出售有什么問題
2021-03-19非法侵入住宅罪立案標準和犯罪構成
2020-12-14用人單位如何發(fā)錄用通知
2021-01-16勞動辦不處理問題怎么辦
2020-12-18超市的罐頭致我損害,能要求超市賠償嗎
2020-11-29勞動糾紛二審受理后多久立案
2021-03-22私家車保全險多少錢
2021-01-23肇事車逃逸車被剮蹭保險賠付嗎
2021-03-18企業(yè)財產保險保費率是多少
2020-12-23保險公司管理規(guī)定是怎樣的
2020-11-22保險受益人空白死亡保險金歸誰
2020-11-29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證據(jù)有哪些
2021-03-18開荒地被別人霸占該如何維權
2021-01-01土地轉讓手續(xù)
2021-03-08房屋拆遷,營業(yè)房怎么定性
2020-12-152020年棚改,房屋拆遷補償怎樣計算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