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合同詐騙中的主觀故意的:
一、“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時間對研究合同詐騙罪的意義
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時間又稱之為“非法占有目的產生的時段”、“非法占有目的形成時間”、“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時間范圍”、“非法占有目的產生時點”。研究“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時間,不管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對認定合同詐騙罪的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及量刑輕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于對“非法占有目的”進行合理分類
根據合理的標準對非法占有目的進行分類,是研究和運用非法占有目的的需要。所謂合理,就是具有某種法律意義。比如:有學者認為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階段包括事前故意(事實行為之前)、事中故意(事實行為過程之中)、“事后故意”(事實行為過程后期)。[1]也有學者認為,“非法占有目的及其產生的時間是確定合同具有詐騙性還是合法的標準”[2]上述種種有關非法占有目的產生的時間說法足以證實將非法占有目的產生的時間存在于不同階段而進行分類是有利于深入探討合同詐騙罪的非法占有目的,也有利于全面發現和運用合同詐騙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特征。
(二)有利于澄清對“合同詐騙犯罪能否由間接故意構成”的爭論。
所謂的“合同詐騙犯罪能由間接故意構成”是不能成立的,因為在合同詐騙犯罪當中,行為人對自己行為性質、后果不但認識,而且希望、追求這一結果的發生,符合直接的認識因素與意志因素的兩個特征。
(三)有利于準確定罪。
首先,在區分合同詐騙罪(詐騙罪)與侵占罪時,研究非法占有目的產生的時間顯得意義重大。有的學者通過對侵占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產生時間特點之研究,提出侵占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與搶劫罪、盜竊罪、詐騙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產生的時間不同。[3]有司法人員結合案例認為“而詐騙、盜竊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則產生于行為人非法占有他人財物之前;侵占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往往產生于合法占有行為之后”。[4]對“非法占有目的產生的時間”頗有研究的陳*寶則認為,“既然侵占罪是將自己持有的他人財物轉歸己有,其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時間不可能產生在持有他人財物之前;而詐騙罪、盜竊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只能產生在持有、控制他人財物之前”。[5]其次是區分罪與非罪方面。一般而言,行為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實施了非法占有行為,應構成合同詐騙犯罪。但是由于立法不完善等原因,有些行為卻不能依法予以刑事追究。如我國目前在沒有規定“侵犯債權罪”的情況下,有些行為人在掌握控制他人的財物之后才產生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意圖,只能按一般的經濟糾紛來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催繳房租不交怎么辦
2020-12-06不登記結婚小孩可以上戶口嗎
2021-01-10在車禍中死亡要賠償多少
2021-01-08如何區分夫妻共同債務和夫妻個人債務
2020-12-21公司錄用童工怎么賠償
2020-11-08暑假期間學生溺亡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1-18學生借高利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30怎么區分婚前財產和婚后財產
2020-11-25集資房不補交超面積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1-02-16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是否對所有公司都負競業限制義務
2020-12-07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1-03保險公司誘導投保人相似補償型保險產品怎么辦
2021-01-16快速理賠是什么意思
2021-03-06貨車沒有營運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0投保人參保了意外傷害險,摔傷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7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車在收費停車場被劃怎么索賠呢
2020-12-22不是戶主簽的土地流轉協議有效嗎
2020-11-11修建高速鐵路,拆遷紅線是多少米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