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的區別在哪里
有著相同之處,其表現都有合同的存在,但兩者的內在表現是不同的,主要是主觀表現形式不同、客觀構成不同和履行合同的態度的不同,下面為您簡單介紹兩者的區別。
1、主觀表現形式不同
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條規定,合同詐騙罪的構成關鍵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合同糾紛中,是沒有這一要件的,合同詐騙的最后目的就是為了非法占有他人財產,占有后的財產轉為他用或者自己揮霍,其根本沒有履行合同的意思。合同糾紛中的當事人并不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是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只是在履行合同義務的過程中,由于外在的因素致使合同無法正常履行,比如資金周轉困難,購買的材料不能及時到位等等,客觀上沒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所以是否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是二者在主觀方面的主要區別。
2、客觀構成不同
合同詐騙罪在客觀表現方面,是以隱瞞真相,虛構事實為要件,如冒用他人身份、偽造變造票據,開設空殼公司等等。在簽訂合同時,合同上所列的設備條件等,行為人是根本沒有的,這些只是欺騙當事人的,為的是讓對方在合同上簽字。在合同糾紛中,行為人不必冒用他人的身份或條件來欺騙對方,可能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行為人會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條件,雖然也有欺詐的行為,但較合同詐騙輕微的多。例如:某煤炭貿易公司在沒有落實上游資源的情況下,為了營利即與人訂立了煤炭買賣合同,在收到預付款之后,多方查找上游資源,仍未落實,但表示愿意償還貨款,并承擔違約責任。此案中,行為人雖在不具備履行合同的條件下與他人簽訂了煤炭買賣合同,但從整個過程來看,主觀上并沒有詐騙的目的,因此,不能認定為詐騙,而應當按合同糾紛處理。
3、履行合同的態度不同
合同詐騙中,行為人沒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因為其根本不具備履行能力,只是單一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一旦非法占有了他人財產,便會銷聲匿跡或者以任何理由推脫不履行合同,更不會歸還財產或賠償對方那個損失。合同糾紛當事人一般都會按照合同約定履行職責,并且具有一定的履行能力,履行誠意和積極性,一旦給對方造成損失,當事人會愿意承擔責任并賠償損失。
但是合同詐騙涉及到犯罪問題,是需要由人民法院來定罪量刑的。如果你有其他疑問,可以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2021-02-01債權質押合同質押到期債權未履行怎么辦
2021-01-16法律規定公職人員違紀如何處分
2021-01-29有限合伙繳付出資有什么規定
2021-02-05婚后買房怎樣才能屬于個人財產
2020-12-16股權已經質押償還債務,是否可以查封土地
2020-12-06車損險賠償范圍
2020-12-29人身安全保護令是由哪一個部門負責發出的
2020-11-22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購房定金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12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方式有哪些
2020-11-16被拘留職工能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0-12-22勞動調解書有強制力嗎
2021-03-07投保后可以享有的服務有哪些
2020-12-23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訴訟費由誰負擔
2021-01-05投保車型與實駕車型不符,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7財產險理賠怎么辦理
2020-12-0660歲車禍保險賠償多少錢
2021-01-14財產保險合同履行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27職工在工作中自殺身亡的,能認定為工傷嗎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