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自治的核心是當事人的自治,是自-由實現的主要法律形式。民事立法對意思自治的規定體現在許多方面:一是可以提供選擇的機會,增加自-由選擇的功效,即用共同規則的形式,預先為民事者設定可供選擇的行為模式,以規范民事者的自-由民事為;二是為民事者自-由意志的外化,排除人為的不正當障礙,以保證民事行為的自-由開展;三是把自-由上升為受國家強制力保護的客體;四是在具體民事活動中,法律保護民事者可以自-由的選擇合作伙伴、合作形式、合作內容等。同時,意思自治還表現在民法領域的各個方面,如在所有權領域,則表現為所有人得依法任意處分其財產;在契約領域,則表現為契約內容、契約形式、契約對象等方面之充分選擇自-由;在婚姻家庭繼承領域,則表現為結婚自-由、離婚自-由、遺囑自-由等;在民事責任領域,則表現為自己責任,即每個人都應當對自己行為所產生的責任自己獨立承擔。但意思自治最主要的還是體現在合同領域,表現為合同自-由。
對意思自治原則的限制
任何一種自-由本身都包含著某種限制,沒有限制便無所謂自-由。沒有限制,“自-由”不過是一種任性,或者是一種主觀愿望,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早在提出“意思自治”學說之時,杜*林就指出,那些具有強制性的習慣,是不能以當事人的意思而排除其適用的。法律上所講的自-由也必須是為國家法律所認可所保護的自-由。個人自-由必須制約于“必須不使自己有礙于他人”這樣一個限度內。從法律的角度講,各種自-由權利都必須有一個明確的邊際,在這個邊際所指明的范圍之內,權力的主體可以從事他想干的一切事情,別人的干涉是違法的。如果超出這個范圍,自-由就失去了權力的性質,他的行為就是違法的。因為這個時候他必然會損害其他人的合法權益。自-由是一種權利,而限制則是一種責任。限制是對自-由的制約,又是對自-由的保障,他要求個人在行使自-由權利是要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法律在自-由卻認為權利的同時,也就確定了各種自-由權力的范圍,使之有可能在自-由的法律通則之下互相協調。對意思自治進行限制的另一個原因是任何社會主體的行為都必須受制于國家權力。國家權力存在的目的首先是為了保障個人的自-由,但是為了實現保障個人自-由的目的,國家權力有時候必須對當事人的行為進行適當限制。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北京精神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3域名搶注一審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4簽訂交通事故的賠償協議應注意哪些
2021-03-06要怎么寫追討個人債務授權委托書
2021-02-28非直系親屬能贈予嗎
2021-01-07脅迫婚姻起訴法院是否支持
2020-12-15何為婚姻自由
2020-12-30交通事故是否適用小額訴訟
2021-01-31交通事故技術鑒定怎么做
2021-01-03新入職員工當月應扣培訓費嗎
2021-01-07勞務合同和務工證明有什么區別
2020-12-26勞動糾紛多久過期
2020-12-15人壽保險多長時間生效
2021-02-24車禍意外保險公司賠付多少錢
2020-11-25男子猝死未查明死因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28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19保險合同變可分為幾種情況
2021-01-20兩妻爭保險金受益權:誰能收益
2021-02-06什么是保險詐騙罪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