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別人名義簽訂合同要承擔什么法律后果
冒用公司名義簽訂合同已經構成無權代理,嚴重者還可能觸犯刑法遭到刑責。
刑法規定
我國《刑法》第22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民法規定
中國《民法通則》將無權代理概括為三種表現:未經授權的“代理”。民事主體未經他人授權,也沒有法律的規定或國家主管機關的指定而擅自以他人名義所為的行為;代理權消滅后的“代理”。代理權基于被代理人的撤銷、有效期限屆滿、代理事務已完成或附解除條件之代理中在因條件成就而消滅后,原代理人仍以原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超越代理權限的“代理”,則超越代理權限的部分屬于無權代理。
對狹義無權代理及其法律后果的規定,見于《民法通則》第66條:“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依此規定,就狹義無權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為訂立合同行為而言,該代理行為的法律后果處于未定狀態,其民事責任的承擔取決于被代理人是否對無權代理行為予以追認。如果被代理人追認,則該無權代理轉變為有權代理,所訂合同對被代理人產生拘束力,由被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被代理人不予追認,則所訂合同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其民事責任,自應由無權代理人承擔。可見,因無權代理所訂立的合同的法律后果,就其效力而言,為效力待定合同;就其民事責任的承擔而言,則取決于合同效力狀態的確定。
根據上文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借用別人名義簽訂合同之后冒用他人名義者可能會面臨刑事責任,因此當事人雙方簽訂合同的過程中需要謹慎小心。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我們律霸網會為您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歡迎來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四級醫療事故分級標準
2020-11-14居民樓著火了國家給賠償嗎
2021-03-02勞務派遣員工申請仲裁如何處理
2021-01-02涉外離婚一方不同意怎么辦
2020-12-27第三方支付怎樣界定
2020-11-14車被扣了怎么辦罰完款才能拿車嗎
2021-03-23新三板定向增發的流程
2020-11-28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標準
2021-03-11冷暴力算校園欺凌嗎
2020-11-13老師猥褻學生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2-07超過60歲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2-10實習期獨自駕車上高速發生追尾
2021-03-16辭職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221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15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2-22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應當賠償
2021-02-21保險公司應告知健康保險合同事項
2021-02-20怎么走出車險理賠誤區
2020-11-22買汽車保險時如何投保更安全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