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處罰
根據刑法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有下列情形,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因此,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認定
1、因逃逸致死的對象必須是行為人交通肇事行為致傷的人,而不是其他人。
2、行為人對交通肇事行為致傷的人負有及時救助的義務,該義務是由于行為人的交通肇事這一先行行為,使法律所保護的“致傷的人”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處于危險狀態下而產生的義務,肇事者有能力實施救助而不實施救助行為致受傷的人發生了死亡的結果。
3、行為人對受傷人員死亡的結果持過失心理,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雖然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受害人死亡結果的心理狀態。這種過失的主觀罪過形式是對肇事者的行為認定為交通肇事罪的關鍵。如果肇事者明知不實施對受害人的救助行為會發生受害人死亡的危害結果將被害人帶離現場而逃逸,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發生的間接故意心理態度,則已超出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4、行為人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行為人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主要有兩種情況:
(1)行為人肇事行為致受害人受傷,但傷情不致引起死亡結果,肇事者逃逸后由于其他原因的介入引起受害人死亡的結果,這一結果與逃逸行為沒有直接的必然因果關系,對肇事者只能按刑法133條規定的第一個量刑幅度處罰。
(2)如果肇事者的行為使受害人傷勢嚴重,若不及時救助,就會發生死亡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肇事者逃逸后,由于其他介入的原因導致受害人死亡的結果發生,即肇事行為與肇事者逃逸行為是危害結果發生的主要原因,介入的原因只是死亡結果發生過程中的一個條件時,仍應認定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況。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逃逸致死怎么處罰相關資料。綜上所述,在發生交通事故逃逸的情況下,如果是在將受害者送往醫院后并沒有等到解決就擅自離開的話,也應當作為逃逸處理。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政府欠動遷款不給怎么辦
2021-03-09行政強拆流程
2020-11-12違規造成的工傷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16律師函收費標準
2020-11-19立約定金的數額由誰約定
2021-01-15交通事故醫療費怎樣算
2021-03-04治安處罰過的算累犯嗎
2021-02-06強制執行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9生產費和撫養費如何算
2020-12-25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是不是沒有資格繼承遺產
2021-02-14贍養人負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1-01-03執行異議司法解釋
2021-01-132020傷殘等級劃分標準怎么規定
2021-01-19交通事故鑒定材料有哪些
2021-01-08交通肇事罪能判緩刑嗎
2020-11-21怎么解除勞務合同
2021-03-03婚內協議書公證費用
2021-02-21提存貨物滅失的責任
2021-02-18交通事故對方全責應該賠償多少
2020-12-23需要哪些材料申請已登記的地役權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