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后找人頂罪算肇事逃逸嗎
被告怕法律追究,讓高某冒名頂替,致使交警部門未能在第一時間對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進行檢測,不能客觀準確認定其酒后駕車的情形,也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王某的行為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的情形,故應認定其行為系交通肇事后逃逸。
【案情簡介】
2011年5月29日0時10分許,被告人王某夜間飲酒后駕駛汽車在容易發生危險的路段行駛,未能按規定降低行駛速度,且在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上,未按規定在確保安全、暢通的原則下由北向南行駛撞倒騎三輪車從西側駛下坡路的李某,造成李某受傷的交通事故。案發后被告人王某與被害人李某之妻田某將李某送到醫院,王某向交警辦案人員謊稱交通肇事時司機是高某,并指使高某冒名頂替,后高某證實肇事司機是被告人王某,是王某因為飲酒怕追究責任才指使其冒名頂替。后經交警大隊調查后認定肇事司機是被告人王某,其在交警隊供述出事時喝了酒;證人高某、田某證實王某是飲酒后開車。王某在事故發生后逃避法律追究未承認其駕車發生事故,其行為構成棄車逃逸,應負本次事故的全部責任。經司法鑒定中心鑒定,被害人李某之損傷已構成重傷。
交通事故后找人頂罪算肇事逃逸嗎
交通肇事逃逸行為是指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律法規發生交通事故后,對于受害人或受損財物未做必要的搶救或處理或未按規定向公安機關報警,擅自逃離現場,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行政、刑事責任無法確定和追究的行為。如果行為人對肇事情況不明知,而駕車繼續行駛,這種情況下,行為人所謂的“逃逸”在行為人的主、客觀上無非是正常行駛行為的繼續化,是交通肇事罪中的重要情形。
1、行為人的交通肇事行為必須達到“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程度,這是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礎。被告人王某駕駛機動車造成一人重傷,應認定為交通肇事罪。
2、行為人在逃逸時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導致了交通事故的發生,這是行為人的主觀認知因素。本案中,行為人也就是被告人王某意識到交通事故的發生而要求高某替自己承擔責任,應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3、逃逸的目的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這是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個重要因素。實踐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本案中的被告人王某在交通事故發生后,指使高某冒名頂替自己的肇事行為,應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4、行為人的逃逸是指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而不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證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2021-01-27斷絕親子關系要登報嗎
2021-03-23法院能否強制執行共有房產中其中一個共有人的份額
2021-01-18交通事故處理收費標準
2021-03-22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1-17員工學歷造假企業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2021-03-02競業限制補償金有哪些規定
2020-11-14商家銷售舊貨應否承擔質量責任
2021-01-26車上人員險賠償范圍多大
2021-02-07什么叫做特別約定
2020-12-26什么是機動車保險費率表
2021-01-06房屋拆遷補償低,拆遷維權可以提高補償嗎
2021-01-08賓館拆遷補償參照哪些法律規定
2021-02-17遇到拆遷,是選安置房還是選貨幣
2020-11-09拆遷時宅基地如何補償
2020-11-17請求分割拆遷款份額
2021-01-02桐城農村拆遷安置房商品房有哪些區別
2021-02-09拆遷時有戶籍無房產補償嗎
2020-12-15拆遷補償安置條例
2020-11-2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是按什么標準規劃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