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激增,農地承包合同糾紛已成為三大涉農案件(其余兩類為農村稅費糾紛和農村征地糾紛)之首。茲有一案例:
1999年10月,崇明縣綠華鎮綠湖村村民施*明與該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村委會”)簽訂《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補充協議》各一份,雙方約定村委會將集體農田發包給施*明經營,并區分確權田和經營田,對確權田部分采用家庭承包的方式,對經營田部分則作為專業承包,收取高于家庭承包的較高租金。雙方另約定,農業稅、勞動積累、水資源費、農機修理分攤費按每畝68元另外結算。2003年初,崇明縣人民政府發布了《致全縣廣大農民群眾的一封信》(以下簡稱“公開信”),內容為調整農業稅收,即每畝土地收取的農業稅標準(不含附加費)統一為41.76元。施*明獲悉后,以原合同約定承包費違反國家規定及“公開信”內容為由拒絕支付2002年度的承包費。2003年5月,村委會從市政府下撥給村民的綠化補貼中扣收了施*明所欠的承包費。施*明對村委會收取的承包費用提出異議,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村委會減少承包費并返還2002年度已多收的土地承包費3,042.41元。
一審法院認為:調整農業稅與土地承包費是不同概念。雙方簽訂的系爭合同及補充協議所約定的承、發包雙方權利與義務內容均未違反法律法規與有關的政策規定,應為有效。國家實行農村費改稅政策后,村委會亦對承包費中的含稅部分按農業稅的統一收費標準及時作了相應調整,此舉未加重施*明的負擔。原審法院遂判決駁回施*明的訴訟請求。
施*明不服原審判決,提出上訴稱:一、系爭土地承包合同及補充協議未按約經見證機關見證,故未生效。二、村委會將本應作為家庭承包的土地作為專業承包收取高額承包費的做法屬于應當廢止的“兩田制”,且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簡稱“《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三、對于現行的承包收費,大部分村民是反對的,都未主動繳納承包費,但村委會利用便利條件,扣劃了市政府下發的綠化補貼抵作承包費。四、請求撤銷原審判決并依法改判支持施*明的原審訴請。
該案是一起因村民對村委會收取的承包費數額有異議而引發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此類糾紛的解決,關系農村土地承包合同關系的穩定,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村穩定。而只有把握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發生的社會背景,在此基礎上,才可能找到此類糾紛切乎實際的最佳解決途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協商解除合同是否要通知
2021-01-19有關機構拖欠老人養老金怎么辦
2020-11-20破壞軍婚罪有哪些什么處罰
2021-02-16保證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2021-01-27勞動監察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19合伙人挪用公款犯法嗎
2021-03-02民事糾紛房產拍賣償還順序
2020-12-30立遺囑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6遺囑人燒毀公證遺囑能否視為撤銷遺囑
2020-11-28精神暴力包括哪些行為
2020-11-12殺人頂包怎么判
2020-12-14怎樣確定婚內債務各自承擔
2020-11-26商業銀行是否需要公布上一年度的經營業績
2021-02-09合同債權質押及其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1-15擔保責任期限中止的規定
2021-02-24不知房價行情下簽售房合同怎么辦
2020-11-14怎么辦理解除勞動關系手續
2021-01-24勞務派遣是否計算賠償年限
2021-01-20企業約定試用期有何限制
2021-01-09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購買壽險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