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委托人可以當證人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個人都可以作為證人出庭作證。被委托人作為事情的經辦人或參與人,知道案件的實際情況,所以可以作為證人出庭。但所作證言是否能被法院所采信,要由法院根據庭審質證情況來定。
證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當事人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只要知道案件情況的,就可以作為證人,其基本要求如下:
1、證明的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健康狀況相適應。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3條,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2、證人能夠客觀陳述親身感知的事實。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7條規定,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證人為聾啞人的,可以用其他表達方式作證。證人作證時,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
作證的形式有哪些?
1、書面證言或視聽資料或雙向視聽傳播技術手段
《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6條對“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作了具體規定,是指(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以上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2、出庭作證
《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涉及證人出庭作證具體操作程序的規定有3條(分別是第54條第一、二款,第55條,第58條)。具體程序是:
(1)、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10日前提出申請,并經人民法院許可;
(2)、人民法院準許的,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并告知其應當承擔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后果;
(3)、證人出庭后、作證前,審判人員要告知其作證的權利和義務;
(4)、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詢問。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生理和精神上有缺陷、年幼無知的。這些人都不能做為民事案件中的證人。除此之外,其他知道案件事實的人都可以作證人。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四級醫療事故有無精神撫慰金?
2021-01-30高空拋物致人受傷的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1-01-12軍人轉業費是共同財產嗎
2021-03-21處理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有期限嗎
2020-12-28交通事故自認全責有什么后果
2021-01-09房貸新政下毀約能否要回購房定金
2020-12-17冤假錯案怎么舉報
2021-03-19企業未成立工會怎么解除合同
2021-02-10如何辦理房屋繼承公證
2020-12-04房地產開發用地概念和類型
2021-01-25勞動合同變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2簽約后沒幾天就離職要扣錢嗎
2021-03-11對外承包工程能否對外派遣勞務
2021-01-07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壽險理賠需要知道這些問題
2020-12-11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保險銷售行為現場應當同步錄音錄像嗎
2020-12-16保單是否為保險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
2020-11-13